首页 热点聚焦 学习新思想 视频讲堂 理论文库 讲师团动态 政工职评 专题
江苏大讲堂 > 理论文库 > 正文
劳动幸福观的价值意蕴
2020-09-28 14:31:00  来源:学习时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继承与发展,为新时代劳动幸福观的确立奠定了思想根基。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厘定和明确劳动幸福观的价值意蕴尤为必要。

劳动幸福观内蕴着在改造自然中体味万物演化的恩泽。马克思彻底批判了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异化劳动,为作为人之自由本质确证与展现的劳动进行了正名。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念中,劳动展开的过程是人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中形成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的过程:人在劳动中通过自然的慷慨赋予获得生存与发展的物质条件,自然在劳动中借助人的本质力量获得延续与创生的无限可能,这也正是对人与自然所构成的生命共同体的最好诠释。由此来看,人改造自然的劳动过程,是在对自然的保护和优化中感知自然的伟大与神奇、享受自然的慷慨与恩泽的过程。这正是我们今天在人与自然所构成的生命共同体中沉淀和体悟劳动幸福观的前提与根基。而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的幸福旨归,只有通过保护绿水青山、创造金山银山的劳动实践才能实现。

劳动幸福观意味着在变革社会中感受人际关系的和谐。马克思指出,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证明自己是类存在物,劳动创造的生活才是真正的类生活。因此,劳动是对作为社会关系之总和的人的类本质的最好证明,是推动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根本力量。人在这种全新的劳动关系和社会关系中感受到的是相互承认、平等尊重、宽容接纳的主体间彼此证成关系,而这也正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强调的“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自由人联合体”。进入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新型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创造了条件,为马克思主义劳动幸福观提供了佐证。也正是在这样一层意义上,我们要坚持社会公平正义,排除阻碍劳动者参与发展、分享发展成果的障碍,努力让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诚实劳动属于每一个社会化的“大写的人”,不仅创造和积累社会物质财富,而且生成和建构良好社会关系。每一个人的诚实劳动,都在创造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都是在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作出积极贡献。

劳动幸福观确证着在完善自我中彰显主体超越的意义。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异化劳动仅仅是一种满足生存需要的物质手段,在这个过程中劳动者沉浸在对物的满足的追求之中成为了“单向度的人”,彻底丧失了自我确证和自我超越的主体存在向度,价值失落与意义虚无难以避免。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人的劳动超越了动物种的尺度和需要,能够按照美的规律来创造世界并在这个过程中达成自我确证。也就是说,人在劳动中确立了真正主体的自觉自主意识,敞开了存在于世的意义空间,实现了对自身独特价值的标注与诠释。人在劳动的过程中,不断回答和确证着“我是谁”和“人是什么”这两个安身立命的根本问题。正是在劳动过程中,人不断突破生存现状的实然状态并向着自我理想认定的应然状态迈进,由此展现作为“生成着的存在”的自由自觉的类本质。更进一步而言,人通过劳动克服偶然和机运带来的命运不确定性,不断在对必然性规律的认识中推进和深化对世界的改造,不断在历史“剧作者”与“剧中人”的有机统一中谱写求真、向善、寻美的自由序曲。由此来看,人类劳动史,既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史,更是人类在自我认知、自我完善、自我超越中自由创造美好生活的主体发展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广大劳动者的自由拼搏、自我实现和主体超越打开了无限广阔的空间,这是一个通过诚实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新时代,是一个通过自我奋斗成就自由幸福的新时代。

新时代劳动幸福观传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理论,使劳动超越了单纯生理满足意义上的身体活动和纯粹物质回报意义上的经济行为,具有了和谐共生、有序交往、自我实现层面上的伦理意味和审美旨趣。劳动在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开创美好幸福生活、实现人类自由全面发展中彰显了新时代的巨大生机与活力。因此,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让全体人民进一步焕发劳动热情、释放劳动潜能,通过劳动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谢丽威

编辑:张理
因多种原因,本网站转载、分享、传播的部分文章尚未能与原作者或来源媒体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或来源媒体联系我们,以便我们及时删除。联系邮箱:jsdjt@jschina.com.cn。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