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聚焦 学习新思想 视频讲堂 理论文库 讲师团动态 政工职评 专题
江苏大讲堂 > 理论文库 > 正文
为慈善事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2020-11-02 10:12:00  来源:人民日报

作为最悠久的社会传统之一,慈善通过款资捐助和社会服务等方式助力民生保障、提升民生福祉。

慈善是调动社会资源、促进社会公正的一种方式,也是推动社会参与、促进社会进步的一条有效途径。它通过社会动员来调动民间资源以传递慈行善心,实现扶贫济困,并在一定程度上通过调节收入分配来促进社会公正。慈善更重要的功能是通过慈善活动和慈善服务实现群体间的良性互动和公益联结,提高社会参与程度和水平。人们在参与慈善活动时会更多地关注与自身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公共事务相关的议题与活动,进而提高社会参与度。因此,慈善也是群众参与社会建设的基本途径和重要载体之一,有助于推进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

实践表明,照搬、移植其他国家的慈善理论和慈善发展模式是行不通的,发展慈善事业必须立足本国国情,符合本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对我国而言,发展慈善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慈善在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参与和社会协同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还要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慈和善的因素,我国人民乐善好施的优良传统在长期历史实践中绵延不断,在不同时期均有所发展。发展中国特色慈善事业,必然要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借鉴先进理念、利用先进技术,不断提升现代化水平。

明确慈善组织的职责与使命,是事关我国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需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这样,政府、慈善组织乃至市场才能找准各自定位、发挥各自长处并形成保障民生的合力。政府着眼于全民共享,提供基本设施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慈善组织着眼于扶贫济困,提供补缺性、灵活性、个性化服务。慈善事业发展,需要遵循其基本规律,如慈善组织不能攫取公共资源,在借用市场力量时不能改变慈善的宗旨、目的与基本原则,更不能允许商业组织借慈善之名牟取利润。二是区分正常状态与应急状态。相对独立地提供服务是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前提,因此正常状态下应强调慈善组织的自主性。但在面对突发事件尤其是重大突发事件时,为提高应急处置的及时性、有效性,应急救援所需物资需要接受政府的统筹调配。这要求慈善组织不断提高自身能力,练就过硬的应急协调本领。

慈善事业健康发展,需要良好的环境。一是完善慈善的法治环境。遵循我国慈善法的立法初衷和理念,落实好有关慈善组织、慈善捐赠、慈善服务、慈善促进、慈善监管等的法律规定。同时,加快推进相关法律法规如突发事件应对法、公益事业捐赠法、基金会管理条例等的完善,在法治轨道上推动慈善事业发展。二是优化行业生态。包括培育有影响力的行业组织,完善行业规范和行业标准,加强基层慈善组织建设等。三是营造良好社会舆论氛围。加强慈善教育和慈善知识宣传普及,提高公众对慈善的认知,引导人们正确看待慈善、理性参与慈善,建设性地推动我国慈善事业发展。

谢 琼(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教授)

编辑:张理
因多种原因,本网站转载、分享、传播的部分文章尚未能与原作者或来源媒体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或来源媒体联系我们,以便我们及时删除。联系邮箱:jsdjt@jschina.com.cn。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