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聚焦 学习新思想 视频讲堂 理论文库 讲师团动态 政工职评 专题
江苏大讲堂 > 理论文库 > 正文
以塑造新优势增强对外贸易竞争力
2020-12-17 11:03:00  来源:学习时报

稳外贸是稳增长、稳就业的重要保障,也是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力量。《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强调:“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进贸易创新发展,增强对外贸易综合竞争力。”“十四五”时期,增强对外贸易综合竞争力应以推动全球价值链分工迈向中高端为目标,不断夯实产业基础,创新体制机制,完善发展布局,优化政策促进体系,推动外贸增长动力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竞争优势由价格优势向技术、品牌、质量、服务等综合竞争优势转变。

以自主创新为引领提高出口商品竞争力

创新是贸易高质量发展的灵魂和不竭动力,也是提升商品价值链增值水平的关键。为此,一方面,强化自主研发能力和企业综合创新能力。对于“卡脖子”技术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强重大项目攻关,突破核心关键技术瓶颈。以技术创新为引领,全面促进产品创新、业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加大财税政策力度,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运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另一方面,实施自主品牌培育行动。支持企业创品牌、增品种、提品质,选择一批具有知名度的品牌进行重点培育,支持外贸企业在境外开展商标注册、体系认证、专利注册、国际品牌收购等。提升工业设计对产品个性化、多样化、国际化的支撑能力,完善加工贸易企业的研发、设计、营销等服务体系,推动由加工制造向委托设计和自主品牌转型。采用国际先进标准完善产品出口国际认证和检测体系,完善产品出口质量检测公共服务平台。支持企业健全产品售后服务标准和服务保障体系,运用信息技术积极发展远程监测诊断、运营维护、技术支持等售后服务新业态。

以促进国际国内市场深度融合为基础完善协同发展机制

全球数字技术蓬勃发展、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以及国内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升级,都要求我们积极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扩大外贸发展空间。为此,一是促进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数字贸易协同发展。随着互联网、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网络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了国际贸易的方式创新、成本优势转化、效率提高、结构调整和规则变革,在提高服务可贸易性、催生数字贸易新业态、提升物流效率、降低货物贸易成本等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二是促进内贸与外贸协同发展。要鼓励具有技术、品牌和渠道优势的内贸企业延伸国际市场,提升价值链增值水平;继续引导外贸企业利用国内强大的市场优势,提高品牌、渠道和供应链的运营管理能力,为国内市场提供优质商品和服务。三是促进外贸与对外投资协同发展。进一步提高对外投资对进出口的带动能力,尤其要利用“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带动装备、零部件及技术、标准和服务出口,同时提高对矿能资源、农产品等进口的带动能力,为我国境外企业生产返销国内提供便利。四是促进外贸与利用外资协同发展。优化外资结构对于推动外贸转型升级尤为重要。应大力吸引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跨国投资,提升开放合作创新能力,带动加工贸易价值链升级,增强外资产业链的根植能力。

以承接加工贸易转移为抓手促进中西部外贸发展

促进东部加工贸易向中西部转移,既是提高中西部开放型经济水平的需要,也是维护我国产业链和供应链安全,避免劳动密集型产业过快向东南亚等低成本国家转移的战略需要。为此,一是提升开放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完善中西部的港口、口岸、陆港、空港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降低物流成本,提高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增强全球产业、人才、资金、创新要素的吸引力。在重要节点城市规划建设综合交通体系和现代化物流枢纽,形成多式联运、无缝衔接、快速集疏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二是增加开放平台数量。长期以来,中西部地区由于受平台限制影响了发展进程,要适度增加中西部自贸试验区、国家级开发区、综合保税区、边(跨)境经济合作区、沿边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等开放平台数量,并给予一定倾斜政策,扩大外资集聚效应,促进外贸新业态发展。三是营造国际产业转移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建立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合作机制,更有吸引力的税收和奖补机制,结合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资源禀赋优势设立一批国家级产业转移示范区,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四是发挥陆海新通道对中西部外贸的带动作用。提高西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联通水平,给予沿边重点口岸、边境城市更优惠的政策,推动跨境经贸合作区、边境经济合作区与周边国家的产能合作。五是提升东部开放基础设施向中西部的辐射能力。加快发展港口经济、航空经济、口岸经济、枢纽经济,鼓励有条件的港口建设内陆港,构建海陆双向物流运输网络,为中西部承接加工贸易提供基础条件。

以“一带一路”为重点拓展国际市场新空间

推动市场多元化战略,进一步减少对传统市场的依赖,是保证外贸稳步增长、防范风险的需要。“一带一路”倡议作为推动开放型世界经济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为我国外贸增长开辟了新空间。应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以贸易畅通为纽带深化“五通”,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走深走实。以支持沿线发展中国家提高自主发展能力,构建互利共赢的供应链和价值链为导向,扩大与相关国家贸易合作。一是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以“六廊六路、多国多港”为骨架推动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中欧班列、陆海新通道等为依托,提升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多式联运效率,建设通畅、安全、高效的国际物流大通道。二是构建“一带一路”自贸区网络。“一带一路”自贸区建设将为我国探索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提供多边平台,为构建符合发展中国家利益的贸易规则提供制度创新。应加强与沿线国家发展战略规划对接、技术标准体系对接和宏观政策协调,共同推动高标准贸易规则建设,全面提升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减少贸易壁垒。三是促进与沿线国家贸易便利化。加强在大通关、海关监管、检验检疫、物流便利化、金融等方面的机制化合作。推动“智慧海关、智能边境、智享联通”合作。促进与沿线国家货币互换,扩大人民币结算范围,防范金融风险。

以对接高水平国际规则深化外贸管理体制改革

随着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深入发展,迫切要求国际经贸规则朝着更加自由化和便利化方向变革。其总体趋势是,大幅消除关税壁垒、减少各种非关税壁垒和政府补贴。顺应这一趋势,既是建设高标准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也是优化外贸发展环境的迫切要求。为此,一要加强在公平竞争、知识产权保护、事中事后监管等方面的改革,营造法治化、市场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推动补贴政策改革,由补贴产品价格向补贴公共服务、技术创新、扶持中小微企业、绿色生态、人才培养等方面转变。二要进一步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2019年我国进口和出口通关时间比上年分别压缩42.3%和42.4%,效率得到大幅提升。应继续依托数字化手段提高服务效能和监管水平,加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优化通关、质检、退税、外汇等管理方式,推动内陆同沿海沿边地区的通关协作。三要完善企业、行业协会、政府协同配合的贸易摩擦预警机制、应对机制和反制机制。充分利用WTO规则与相关法律、争端解决机制切实维护自身权益,加快熟悉各类高标准FTA新规则与争端解决机制。发挥行业协会的组织作用,有针对性地搜集对象国的企业、行业、市场等相关信息,加强对摩擦发起国的反制措施。四要完善贸易宏观政策管理体系和协调机制。切实把宏观调控的立足点从以优惠政策为导向转变到优化环境上来,加强贸易与投资、产业、财税、金融、科技等政策协调配合,健全统筹协调、联动发展机制,打破部门分割和条块利益。

以实施积极进口战略促进贸易平衡发展

扩大进口规模和优化进口结构,不仅有利于促进我国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升级,促进人民币国际化,也是缩减贸易顺差、减少贸易摩擦,改善贸易环境的需要。要重点扩大高新技术、核心零部件、装备和优质消费品进口,扩大能源、矿产资源、粮食等战略性商品进口。大幅削减药品、生活消费品、化妆品、奢侈品的进口关税,分阶段降低汽车、机电产品、高技术产品的进口关税,结构性调整农产品进口关税。推动重要资源进口方式和来源地的多元化。抓好国家进口示范基地建设。发挥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平台作用。

王晓红

编辑:张理
因多种原因,本网站转载、分享、传播的部分文章尚未能与原作者或来源媒体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或来源媒体联系我们,以便我们及时删除。联系邮箱:jsdjt@jschina.com.cn。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