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聚焦 学习新思想 视频讲堂 理论文库 讲师团动态 政工职评 专题
江苏大讲堂 > 理论文库 > 正文
“立德树人”上好思政实践课
2020-12-29 08:33:00  来源:新华日报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既要加强理论知识教学,更要加强实践教学,促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实践课作为在教师指导下、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引导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学习活动,在思政课培养思想道德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面对现阶段有些教师把思政课仅仅当作公共基础课,有些学生将其看作政治宣传课、说教课、灌输课,个别学校领导认为是上级政治任务,有些专业课老师批评它含金量不足等等的种种误解,需要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理论视阈出发理解思政教育实践课的实践性、融合性与探索性。

思政实践课体现思政教育实践本质的实践性。立德树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劳动教育、知行合一与学用相长,都是实践课的核心主题内容,集中体现思政课的实践性特征。“教育是人类社会的重要活动,担负着传承老一辈的生产经验和社会实践经验、为当代社会和未来社会培养人才的任务。”实践课符合教育传承实践经验的本义,是思政教育实践本质的集中体现,是“实践育人”理念的创新行动,是实现思政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

思政实践课具有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与综合性的特征。作为一种经验性课程,它强调以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社会认知为核心,以有效培养学生探究精神、解决问题能力、综合实践能力为目的;作为一种实践性课程,它注重多样化实践学习,比其他任何课程都更强调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获得对活动过程的亲历和体验;作为一种向学生生活领域延伸的课程,它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密切着学生与自然、生活、社会的联系。思政实践课开辟了学生实践学习的窗口,成为思政课教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和平台。它既为理论知识提供亲身体验的阵地,有助于优化学习态度和学习策略,促进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又连接了学校学习与其他环境中的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也促进了社会责任感、健康个性品质的形成以及素质全面发展。

针对现存的对实践课重视不足、形式主义突出的问题,需加大探索力度,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发挥其理论结合实际的纽带作用。

一是坚持全面发展教育理念,促进实践课主动性开展。对于一个人的健康成长而言,“德、智、体、美、劳”缺一不可。开展思政实践课,首先需要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奋斗精神、健全人格、综合素质、强健体魄、高尚操守,培育为国奉献、造福于民的有用之才。树立全面发展的教学教育理念有赖于综合性变革推进,在以人为中心的教育价值引导下,于成绩考核机制中增强品行、意志力、身体健康方面的素质考核。

二是坚持要素统筹,促进实践课内容形式系统化设计。要围绕学生与自我、与自然、与他人和社会的三个关系选择研究性学习内容,增进学生对所学原理的理解;围绕学校传统活动、外出考察调查、社会各行业体验活动等主题确定社会实践内容,增进学生对社会规范的认识认同;选择社区服务内容,引导学生在体验式学习中树立社会服务意识;把实践课与专业学科教学、职业生涯规划融合起来,为将来走上社会储备社会能力。

三是探索多样实践课形式,提升综合能力。引导学生开展调查研究与访问、社会参与与服务、信息收集与处理等多种多样的实践学习形式,提升实践学习、动手与操作能力。如研究性学习中的制定方案、调查访问、信息统计收集与处理等方法和能力,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活动过程中的参观、考察、服务、宣传、经济活动等方法和能力,同时要促进各类方法和能力相互贯通、相互融合。

四是遵循思政教育规律,强化实践课配套化保障。上好思政实践课,需要加强评价、引导与环境等制度保障。要注重学生表现和素质发展的整体评价,坚持激励性、差异性、全面性、过程性与多元化原则,采取追踪调查法、系统观察法、自然评估法、自我总结法等多种方法评价学生个人和活动小组的实践过程与成效。同时发挥教师在理论结合实际过程中的引导作用,指导学生把理论知识和社会生活、生活经验在社会实践中融汇,提高动手能力和探索能力,促进素质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通过社会宣传营造良好社会环境,提高全社会对思政实践课的理解支持,发挥和谐社会生活的道德熏陶作用。

卓承芳 刘希刚(南京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本文系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案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2020SJZDA145〉,南京财经大学教改项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案例教学实践研究》,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创新研究”〈19BKS078〉)

编辑:张理
因多种原因,本网站转载、分享、传播的部分文章尚未能与原作者或来源媒体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或来源媒体联系我们,以便我们及时删除。联系邮箱:jsdjt@jschina.com.cn。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