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聚焦 学习新思想 视频讲堂 理论文库 讲师团动态 政工职评 专题
江苏大讲堂 > 理论文库 > 正文
加快构建高质量农业供给体系
2021-01-06 17:10:00  来源:学习时报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这对构建高质量农业供给体系提出了新要求。

高质量农业供给体系具有“三高一强”特征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总量不足已经不再是农业的主要矛盾,这不仅要求农业功能从单一生产功能向多功能转变,也要求农业供给体系向更好满足“质”的需求、突出解决好结构性问题调整,形成高质量的农业供给体系,让老百姓在保证“吃饱”的基础上吃得更加营养安全。

高质量农业供给体系不仅在产出形态上表现为提供更多优质农产品和服务,也体现为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具有高度适应性,供给与需求能够在高水平实现平衡并形成良性循环。高质量农业供给体系具有以下4个显著特征。高匹配性是指农业生产结构、产品结构能够有效满足多元化、个性化、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供需适配;高效率是指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数据等要素投入质量高,且能够自主有序流动、高效公平配置,从而实现较高的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高效益是指通过农业产业链提升和多功能拓展,能够创造出更好的经济效益、更多的增值收益;可持续性强是指农业生产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有机耦合,资源环境可承载农业长期持续发展。

高质量农业供给体系的构建,是产业组织方式、要素结构变迁等相互影响、综合作用的结果,需要制度改革、技术创新和市场发育3个维度的突破和协同。其中,制度改革重点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上,需要进一步完善农业发展支持政策,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加快引入现代生产要素,促进形成“人地钱技”汇聚的良性循环,改变当前农村劳动力素质整体不高、资本相对短缺、技术积累缓慢的发展格局。技术创新应聚焦农业科技的关键领域、“卡脖子”环节,围绕贯通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业价值链的要求,在“顶天立地”上下功夫,既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更要重视解决技术转化应用“最后一公里”问题,特别是促进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深度融合发展。市场发育重点在营造公平竞争的良性市场环境,形成优质优价的市场机制,避免“劣币驱逐良币”,让农民“种好粮、多挣钱”;同时,创新市场化利益联结模式,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促进供需总量和结构“双平衡”

构建高质量农业供给体系,必须立足我国“大国小农”的基本国情,充分考虑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农民就业生计等约束条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建设,优化生产结构和生产力布局,促进供给与需求实现总量和结构“双平衡”。

优先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是构建高质量农业供给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底线。未来一个时期,消费需求、资源条件、国际经贸形势等将继续发生重要变化,对我国保障粮食安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随着粮食价格形成机制调整、部分支持政策边际效应下降,继续稳定或提升粮食产量面临重要挑战。我国粮食持续增产或丰产,但粮食供给的波动风险仍然一定程度存在。应深入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围绕解决好“谁来种粮”“如何种好粮”的问题,坚持稳定产量与提升产能并举,全面提升粮食供给能力,端牢中国人的饭碗。坚持有保有控、平衡发展原则,保证口粮绝对安全,优化粮食生产供给结构。将质量兴粮理念贯穿于粮食种子研发、种植、收购、加工、流通、消费全过程,打造现代优质粮食供应链。进一步深化粮食收储制度改革,加强粮食市场调控手段的机制化建设,确保市场平稳有序。

巩固提升总量匹配能力。总量匹配是实现供需平衡的基础。受人口增长、膳食结构升级等因素决定,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农产品需求还会继续增长,重视质的提升不能以牺牲量的稳定为代价,提升农产品供给能力的任务依然比较艰巨。确保实现更高的产出,根本在耕地。耕地是农业发展之基、农民安身之本。要坚持保护优先原则,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全面提升耕地质量。同时,基础设施是乡村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提高农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需要集中破解农村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和后续管护服务的“痛点”和“堵点”,健全生产性基础设施,完善农村消费基础设施,加快补上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此外,保障农产品和服务充分供给,需要推动产业向具备发展优势的区域集聚,建好生产功能区和集聚区,以此为平台汇集资源要素,壮大产业规模,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群效应。最后,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依然要处理好统筹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关系,落实重要农产品保障战略,进一步健全农产品贸易政策体系,拓展多元化进口渠道,通过优进优出有效调节国内供给与需求。

增强供给结构适应性。供给结构能够适应需求结构变化,是实现供需平衡的关键。构建高质量农业供给体系,重点需要解决优质高端产品供给不足、服务供给同质化问题,提升供给质量水平。其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是现实选择,也是必要途径。应充分考虑资源禀赋、生态条件、产业基础、种植效益、市场需求等因素,强化市场化手段运用,避免“一调就减、一减就慌、一慌就收”,促进粮经饲统筹、种养加一体、农牧渔结合,扩大紧缺和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同时,按照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原则,加快构建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产业发展布局,支持优化发展区、适度发展区、保护发展区差异化发展,建立反映市场供求与资源稀缺程度的农业生产布局。此外,产业由大到强,关键在于提升质量安全水平。构建高质量农业供给体系,必须夯实质量基础,守住安全底线。在当前分散的家庭经营仍占主导的条件下,应着力健全监管体系、监测体系、追溯体系,构建生产、流通、加工、消费全程监管链条,提升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

涂圣伟

编辑:张理
因多种原因,本网站转载、分享、传播的部分文章尚未能与原作者或来源媒体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或来源媒体联系我们,以便我们及时删除。联系邮箱:jsdjt@jschina.com.cn。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