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聚焦 学习新思想 视频讲堂 理论文库 讲师团动态 政工职评 专题
江苏大讲堂 > 理论文库 > 正文
中国发展对当今世界的价值启示
2021-01-19 18:20:00  来源:新华日报

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深刻指明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的指导方针、目标任务、战略举措。《建议》既是昭示世界中国将继续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的主义宣言,也是释放未来中国将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信号。

回溯中国发展历程,不难看出,每一轮五年规划出台和完成的过程,都是中国共产党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知过程,都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探索过程,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实践过程。这个过程,充满艰辛曲折,也充满活力生机。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从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的艰辛探索中走出来的,是从180多年近代中国苦难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从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魂魄滋养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中国特色的理论旗帜、发展道路、治理模式以及新文明构建焕发出勃勃生机,不仅在中国成功实践,越走越宽广,对当今世界的发展同样具有鲜明的价值意义。

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价值。以《共产党宣言》发表为标志,科学社会主义诞生已170多年,其间也遭遇过严重曲折。面对严峻形势,邓小平同志坚定地告诉人们:“只要中国社会主义不倒,社会主义在世界将始终站得住。”经过几代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最新实践,充分验证了邓小平同志的论断。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断丰富和充实着世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引领着占世界五分之一以上人口的东方大国阔步走在社会主义道路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机活力,也让“社会主义失败论”黯然破产。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大视野来把握,就能更加深刻地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真理性,从而在世界上产生广泛的传播力、影响力和吸引力。

对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路径的引领价值。实现现代化是世界各国共同的愿望。但发展中国家如何走向现代化,这是一个世界课题。许多发展中国家深受西方现代化理论影响,陷入对西方模式的路径依赖,用西方的“鞋”套本国的“脚”,最终不但没有解决好自身的发展问题,反而导致两极分化、环境污染,使本国发展陷入低谷。新中国成立时,也曾一穷二白,但中国根据自己的国情,始终坚持走独立自主的发展之路,既没有盲目跟风,更没有被“狂风”吹垮,打破了“全球化=西方化、西方化=现代化、现代化=市场化”的思维定式和“西方神话”,在现代化发展路径上独树一帜、风景独好,中国人民不仅站起来、富起来,而且越来越强起来。中国的发展模式对发展中国家的最大启示就是:每个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不是唯一的,不一定只有走“西方模式”一条路,而要根据本国历史、文化、传统、国情,独立自主、坚定不移地坚持走自己的路,始终注重本国发展道路的内生性、独立性、自主性和主体性。只有这样,本国才能获得其生存发展的主动权、主导权。

对世界各国治理模式的示范价值。世界纷繁复杂多样,不同地域、不同国家的历史、人文、地理、生活方式不尽相同,因此,各国选择的治国理政方式也大相径庭,但也有共同点,那就是都希望在保持自身独立自主的基础上加快本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国提供的治理方式是坚持执政党领导,注重整合党政主导力量、市场配置力量、人民主体力量并形成合力,凝聚全体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注重根据当前世情国情,确定本国所处的历史方位,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地制定近期规划和远景目标,以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恒力来实现规划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充分体现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坚持注重市场配置力量,加强市场供给侧改革,强调现代市场经济的主导作用,注重利用资本但不被资本所俘获,注重运用资本但不让资本占主导,同时注重发展的平衡,既注重激发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也注重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平衡;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提升发展整体效能、推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概括总结出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13个显著优势”,讲的就是“中国之治”,它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既具有创新动力、又把握好平衡进而形成良性秩序,为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提供制度保障。“中国之治”为全世界国家如何顺应时代潮流,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化制度优势为国家治理效能,以国家治理效能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提供了很好的示范样本。

对人类文明多样性的重塑价值。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但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灰犀牛”风险危机四伏,“黑天鹅”事件防不胜防。尤其是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西方文明难解当今世界困局,西方中心论、历史终结论终要破产,人类呼唤新理论和新文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显示出卓越政治家和战略家的高瞻远瞩和宏大视野,成为中国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文明进步的鲜明旗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世界多样统一性、博弈性、不确定性和挑战性为现实依据,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共创共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世界大同”为核心理念,以“世界多样”“国家平等”“文明互鉴”“包容发展”“互利普惠”为核心方法,以建设利益共同体、价值共同体、发展共同体、安全共同体、合作共同体为核心内容,着力建设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的全面文明,着力建设人民共创共享共治的全要素文明,着力建设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核心的全球文明。这是一种全新的中华新文明。中华新文明对人类文明进行了重塑,将人类文明的发展之路由西方文明的单选题改为多选题,为世界文明的多样性提供了更多更好的选择。

耿学忠(作者单位:江苏省委党史工作办公室秘书处)

编辑:张理
因多种原因,本网站转载、分享、传播的部分文章尚未能与原作者或来源媒体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或来源媒体联系我们,以便我们及时删除。联系邮箱:jsdjt@jschina.com.cn。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