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聚焦 学习新思想 视频讲堂 理论文库 讲师团动态 政工职评 专题
江苏大讲堂 > 理论文库 > 正文
鲜明确立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考核导向
2021-04-29 18:38:00  来源:新华日报

编者按:自2018年开始,江苏从高质量发展的多维性和动态性特征出发,立足省情实际和阶段性特征,以省委提出的“六个高质量”发展部署为思路框架,率先在全国研究构建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组织开展监测评价考核工作。综合考核实施三年来,全省各地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各展所长、比学赶超,以指标体系引导抓重点破难题、补短板锻长板,实现了高质量发展的万紫千红、精彩纷呈。

近日,省统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刘兴远就江苏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如何定、考什么、修订变化、怎样保证考核公平性、“指挥棒”作用如何发挥等公众关切的问题,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记者:在发展中有什么样的价值导向,就有什么样的发展走向。江苏政绩考核指标谁来制定?依据什么原则?

刘兴远:实施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考核,有利于各地找准发挥优势的着力点、把握补短板的着重点、抓住实现路径的关键点,使各项政策根据评价结果反映出的问题更有针对性地调整优化。考核评价指标制定工作由省政府领导牵头组织,省统计局、省发展改革委具体承担,省各有关部门共同参与。其中,高质量发展评价考核共性指标由省统计局负责研究制定,根据需要每年对指标体系进行动态修订。省有关部门负责制定本部门承担的评价考核指标的实施方案。

构建指标体系主要遵循了四项原则:一是坚持对标国家、体现省情。既充分体现新发展理念和中央的要求,也反映江苏省情实际和践行“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新使命的要求。二是坚持系统思维、全面考量。指标体系强化全面性、系统性、协调性、普遍性要求,体现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思路,体现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要求。三是坚持科学合理、简明实用。选取的指标具有较强的公认性、可用性和针对性,具备较为完善和成熟的统计制度保障,同时,评价结果便于与全国、兄弟省份相比较。四是坚持综合评价、分类指导。分别计算反映高质量发展现实水平的水平指数和反映各地高质量发展变动进展情况的发展指数。

记者:考核指标有哪些?权重设置有什么考虑?

刘兴远:自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考核指标体系建立并开展监测工作以来,每年年初都对指标体系进行调整优化,力求形成以贯彻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符合国家新部署,具有时代特征、江苏特点的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考核指标体系。2020年度江苏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共三套:一是设区市绩效评价考核指标体系,由六大类45项68个共性指标和若干项个性指标两部分组成,另设加减分项;二是县(市、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由六大类37个指标构成;三是城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由六大类24个指标构成。在权重设置上,对高质量发展核心指标和反映年度重点任务指标,设置相对较高的权重,体现“重点指标、重点权重”,既注重质效提升,又强调底线约束。

记者:2018年以来指标体系已进行了两轮修订,据悉2021年指标体系也正在修订中,修订后都有哪些新变化?

刘兴远:主要变化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结合实际,贯彻落实“国评”指标。创造性落实“国评”指标,既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又凸显江苏发展特色,不断提高考核工作的系统性、科学性、公认度。二是突出重点,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根据省委省政府年度重点工作安排设置省定指标,发挥指标导向引领作用推动工作落实,反映“六稳”“六保”任务的落实情况,反映江苏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等方面取得的成效。三是回应诉求,切实减轻基层负担。充分吸收多方意见建议,修订指标体系,特别是针对各地普遍反映指标过多、基层负担较重等问题,大幅精简指标数量。四是评价方法总体稳定,体系框架适度调整。为体现考核工作的稳定性、延续性,评价方法与上年保持基本一致,仍以综合指数法为主,目标值法为辅。

经过调整完善,指标体系导向性、精准性、实用性更加突出。在导向性上,引导各地严格按照“指挥棒”跑、根据“红绿灯”走,加快提升发展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如,设置“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高技术产业投资占比”等指标,有效促进和引领制造业转型升级。

在精准性上,突出补短板强弱项要求,有针对性地设置共性指标和个性指标及加减分项,充分发挥主要指标和核心指标的引领作用。如,针对人民群众期待解决的普通高中升学难问题,将“普通高中资源新增供给比例”纳入共性指标。在实用性上,指标数量更适度,指标来源更清晰,计算方法更科学,做到对上有衔接、基层可操作。如,回应基层关切,指标数量总体压减30%以上;在指标权重上,对重要指标、综合指标和直观反映工作推动成效的指标加大权重。同时,将水平指数和发展指数权重分别设为40%和60%,既重“优”又突出“勤”,对基础较弱发展较快的地区更公平更客观。

记者:从实践成效看,评价考核如何体现出正向激励作用、发展引领作用和综合促进作用?

刘兴远:评价考核为经济社会发展“体检把脉”效应明显。评价结果全面客观反映高质量发展成果,精准刻画了全省及各地经济发展轨迹,为经济社会发展做了高质量“体检”。2020年,江苏GDP历史性地突破10万亿元大关,综合实力跃上了新的大台阶。与此同时,对照更高要求,评价考核也找出了高质量发展中存在的一些薄弱环节,如,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够强,产业转型任务艰巨;社会事业发展不充分,社会治理能力有待提升;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生态保护力度有待加大;区域发展不平衡性较大,协调性有待增强。

评价考核为高质量发展“添能蓄势”效应明显。如2020年南京市GDP增长4.6%,增幅居GDP超万亿元城市前列,经济规模自改革开放以来首次跻身全国大中城市十强;苏州市GDP跨上2万亿元新台阶,位列全国第六,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人工智能等四大先导产业实现产值超8000亿元;常州发力工业智造,制造业单项冠军数量三年增长了九倍。

评价考核为干部干事创业搭建“广阔舞台”效应明显。通过综合绩效评价考核,全省上下贯彻新思想新理念的自觉性进一步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效益进一步显现,干部担当作为、狠抓落实的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提升,争先进位、竞相发展的浓厚氛围进一步形成。

本报记者 袁媛 吉强

编辑:张理
因多种原因,本网站转载、分享、传播的部分文章尚未能与原作者或来源媒体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或来源媒体联系我们,以便我们及时删除。联系邮箱:jsdjt@jschina.com.cn。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