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聚焦 学习新思想 视频讲堂 理论文库 讲师团动态 政工职评 专题
江苏大讲堂 > 理论文库 > 正文
学好党史必修课 锐意进取开新局
2021-05-20 15:16:00  来源:新华日报

百年党史波澜壮阔,百年经验弥足珍贵。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和营养剂,唯有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才能补钙壮骨、强筋铸魂,才能把握现在、面向未来,才能锐意进取、再建新功。

学史明理,把握规律悟真理。学党史就是要透过繁芜丛杂的社会历史现象和发展阶段,探寻深藏其中的规律。第一,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关键在于坚持“人民至上”。百年党史就是一部党始终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依靠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胜利的奋斗史。第二,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党始终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创造出保持社会长期稳定和实现经济快速发展两大奇迹,最根本的就是坚持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规律。第三,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新中国成立以来,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经过艰苦卓绝的实践探索,成功开创符合中国实际、推动中国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国家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飞跃。第四,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不断取得成功,充分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真理性。

学史增信,坚定信仰担使命。牢不可破、坚不可摧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支撑我们党饱经磨难、久经考验的精神支柱。首先,增进对共产主义的信仰。自从党诞生之日起,为了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无数的共产党人不惧生死、前赴后继,付出巨大牺牲,谱写壮丽篇章。今天,我们不要因为共产主义的“远”和“大”,就失去了信心,而要坚信共产主义的光明前景。其次,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任何时候,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一以贯之,远离邪路、不走老路,要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大生命力和前途。再次,增强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虽然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民族复兴的目标,但是我们仍要坚持和传承艰苦奋斗作风和精神,以永不懈怠、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朝向民族复兴迈进,争取早日实现复兴夙愿。

学史崇德,强化修养树榜样。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百年奋斗史,炼就了中国共产党人敢于拼搏、不畏牺牲的血脉基因,塑造了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顽强韧劲,锻造了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卓越品格。学习党史就是要从百年党史中感悟传承中国共产党人身上的光辉品德和卓越品质。一是明大德,提高政治品德与精神境界。毛主席毅然决然将儿子送到朝鲜战场,周总理一生心系人民、淡泊名利、不争权位,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不朽的贡献,彰显出伟人恪守践行共产党人的人民至上、国家至上崇高的政治品德。二是守公德,彰显立党为公的为民情怀。任何时候,都要追求崇高人生价值,恪守社会公德和社会伦理,争做模范。牢记党的性质和宗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敢于担当、勇于作为。三是严私德,做到廉洁自律慎独慎微。人无私德则不能立身,官无私德难以为政。对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来说,不仅要有严于普通人的私德要求,更要有勤勉廉洁,慎独自省、心中有戒、修身齐家等为官从政的官德,做到严守私德、慎独自省、廉洁为官。四是讲美德,倡导弘扬社会主义新风尚。讲好党史中的美德故事,传承革命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新风尚,弘扬正能量,化风成俗,用美德浸润熏陶更多人,以身作则、带头示范、追求高雅,做一个高尚纯粹的、有道德的、有益于人民的人。

学史力行,真抓实干谱新篇。学习党史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在于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坚定信念、传承红色基因,在于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以学促行。一方面,常态化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取得实效。通过原原本本学、专题研讨学、示范带动学、分类组织学,精心设计党史专题课程,用好特色资源、推广线上培训,将学习党史深度融入到日常学习中,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把党史学习教育不断引向深入。另一方面,凝聚干事创业的精神力量,汇聚建功立业的磅礴伟力。学习党史,回顾苦难辉煌的光辉岁月,传承历久弥新、催人奋进的伟大革命精神,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精神动力。革命先辈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青山不放松,艰苦奋斗、不惧生死,就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种前赴后继、舍生忘死的精神激励着全党继续向前奋进。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从人民需要、事业发展的角度出发,科学设定目标,坚持久久为功、一张蓝图干到底,真正做到想干事、敢干事、能成事,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服务群众、造福群众,汇聚起干事创业的磅礴伟力,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丰功伟业。

邓宏涛 陈乾(作者单位:如皋市委党校)

编辑:张理
因多种原因,本网站转载、分享、传播的部分文章尚未能与原作者或来源媒体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或来源媒体联系我们,以便我们及时删除。联系邮箱:jsdjt@jschina.com.cn。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