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聚焦 学习新思想 视频讲堂 理论文库 讲师团动态 政工职评 专题
江苏大讲堂 > 理论文库 > 正文
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
2021-06-15 08:40:00  来源:新华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要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着力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对于帮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传承红色基因、延续革命薪火,意义重大而深远。

突出抓好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必须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最新指示批示要求。青少年是党和国家的未来,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在建党百年之际,扎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进青少年,十分必要,非常重要。百年前,面对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一批爱国青年挺身而出,发起五四运动,有效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组织上的准备。可以说,那批青年就是红色基因的缔造者。此后百年,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站在新的历史时刻,当代青少年要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首先要传承好红色基因。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要把青少年这一群体摆到重要位置,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理想,让当代青少年在共产主义信仰的感召下,成为伟大事业的接班人、红色基因的传承者、民族复兴的生力军。特别是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在给淮安市新安小学少先队员的回信中,希望小朋友“结合自身成长实际,学好党史,以英雄模范人物为榜样,从小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刻苦学习、树立理想、砥砺品格、增长本领。”这为全党抓好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各级各地党组织必须在党史学习教育中高标准高质量地抓好落实。

突出抓好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必须准确把握青少年成长成才的特点规律。当代青少年是伴随互联网兴起而成长起来的,是网络时代的原住民,对“今天的美好生活是革命先辈用鲜血换来的”这个道理体会不深,对国家的苦难过往、党的奋斗历程了解不多。同时,青少年处于人生的成长期、叛逆期,也是最具活力的群体,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还未最终形成,具有非常强的可塑性,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对他们进行党史学习教育,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坚持尊重规律和积极引领、关心厚爱和严格要求相结合,及时回应青少年在学习生活、社会实践乃至社会热点问题讨论中所遇到的困惑,引导他们将个人成长融入到党和国家发展、民族前途命运之中,让他们在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之中,以昂扬向上的奋斗姿态迎接新时代的风险挑战。

突出抓好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必须牢牢抓住赓续精神血脉、传承红色基因这一鲜明主题。让党史学习教育走进青少年心里,既要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又要提升社会、家庭参与度,充分发挥党史铸魂育人的作用。一是完善课程体系,切实增强系统性。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作用不可替代。要把党史学习教育各项任务与思政课的教学目标相结合,加强体系建设,更新教育理念,完善教育方式,常态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各级教育部门要通过教学比武、课程竞赛等形式,打造一批精品课程,不断提升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质量。二是用活红色资源,切实增加引领性。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面对青少年群体,仅仅通过课堂教学等传统方式让他们感悟党的百年奋斗史,效果十分有限。要就近就便组织青少年参观革命遗址遗迹、纪念馆等,通过实地实物、鲜活讲解、互动体验等开展现场教学,让他们“身临其境”感受党的苦难辉煌,提升党史学习教育的实效性、感染力。今年以来,泰州市持续开展“五个红色”教育活动,引导青少年深入了解党的百年光辉历程,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三是讲好“三个故事”,切实增强生动性。开展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要突出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让党史知识入脑,红色情怀入心。镇江市通过“三进一寻访”等活动,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进学校、进课堂、进青少年头脑,取得明显成效。四是强化家校共进,切实增强协同性。要把教师教育好,让育人者先受教育,激发教师育人的主体活力。积极发挥家庭教育作用,让家庭与学校紧密衔接,确保教育效果。同时,以青少年为点带动家庭层面,进而驱动全社会参与到党史学习教育中来。扬州市江都区打造“指尖课堂”,通过可视化、屏幕化、情景化方式,引导广大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五是注重分类指导,切实增强针对性。教育青少年要采取科学的方法,遵循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启发式教育。针对小学生,重点突出仪式感教育,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潜移默化接受党史熏陶。面向大、中学生,广泛开展专题党团队活动,通过读书演讲、英模进校园等形式,强化党史学习教育的理论性,引导他们不断增强“四个自信”。

葛平(作者为省委党史学习教育第三巡回指导组组长)

编辑:张理
因多种原因,本网站转载、分享、传播的部分文章尚未能与原作者或来源媒体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或来源媒体联系我们,以便我们及时删除。联系邮箱:jsdjt@jschina.com.cn。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