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聚焦 学习新思想 视频讲堂 理论文库 讲师团动态 政工职评 专题
江苏大讲堂 > 理论文库 > 正文
为全国碳达峰碳中和作出“江苏贡献”
2021-06-30 17:44:00  来源:新华日报

我省作为经济大省、用能大省,应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低碳转型,力争在全国率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为全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大局作出“江苏贡献”。

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同时发力

从环境的角度看,减缓气候变化是应对气候变化威胁最安全的解决方法,同时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唯一路径。减缓气候变化的主要措施包括减少碳排放、零碳排放和负碳排放三种方式。减少碳排放主要依赖于减少商品和生产服务中的碳排放强度,如通过天然气代替煤炭发电,推动建筑和交通行业的电气化,以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零碳排放需要改变能源结构,提升光伏、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比重,发展氢能、核能和生物质能等新能源;负排放是指通过碳捕获与封存(CCS)等固碳技术和植树造林增加碳汇等方式,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

一方面,供给侧的减碳是实现碳中和的重中之重。供给侧管理要求落实光伏、电动汽车、固碳等减排零排放行业的补贴、税收优惠和信贷倾斜政策,推进能源体系清洁低碳发展。通过碳税和碳排放交易权等方式促使企业将碳排放行为纳入成本中,减少能源消耗、调整用能方式、提升能源效率,积极实现绿色电能、氢能、光伏可再生分布式能源等替代化石能源;采用CCS等固碳技术对化石能源碳排放进行消除,最终实现供给侧的近零排放。

另一方面,从需求侧管理出发,在衣、食、住、行、用等消费领域推动全民节约能源,通过大数据等方式记录和管理家庭、个人的碳足迹,推进全民绿色生活和绿色消费,营造绿色低碳生活新时尚。完善居民用电、用水、用气阶梯价格政策,落实污水处理收费制度,推行城乡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加强塑料污染治理,在部分地区对节能家电产品、新能源汽车等进行适当补贴,进而规范和约束消费者的绿色消费、绿色生活。

充分发挥技术、市场和政府的协同作用

实现碳中和关键在于低碳技术的创新与推广应用。能源需求总量和碳排放量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将继续保持增长,需要通过多种降低碳排放量的技术提高能源效率、催生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取代传统的化石能源;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同样需要实现能源领域关键技术的跨越式发展。为此,要突破油气地质新理论与高效勘探开发的关键技术,开展核电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针对工业制造业、建筑和交通运输业部门,通过科技创新推动电气化转型,同时发展新能源汽车、氢能等技术路线;提升生态碳汇能力和技术,扩大森林草原、湿地等吸收、贮存二氧化碳的碳汇功能,为实现碳中和目标夯实技术基础。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必须走市场化之路。要打破垄断、破除非市场壁垒、放宽准入,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多元能源市场体系,鼓励和支持各类市场主体进入低碳环保市场;逐渐完善市场决定能源价格的机制,放开竞争性领域和竞争性环节价格,分步实现煤电、天然气发电、风电和光伏发电的发售电价格市场化;坚持保基本、促节约原则,全面推行居民阶梯电价、阶梯气价制度。碳排放权交易是控制产业碳排放量、实现经济效益和绿色低碳协同发展的重要手段,要大力培育绿色交易市场机制,加快推进碳排放权交易,积极推进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和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逐渐将碳排放交易市场的覆盖范围从电力行业延伸至工业制造业和交通运输等行业。碳交易市场未来发展空间巨大,碳排放权市场的开展意味着企业将面临高昂的生产成本,形成加快低碳能源结构转型与技术创新的倒逼机制。需要对各个部门的碳排放量进行精准核算,通过碳税和碳排放交易许可证的方式形成合理的碳价格,确保企业和消费者支付排放成本。

实现碳中和仅仅依靠技术和市场是不够的,还需要国家政策、政府立法和强制实施。通过碳税或推行碳排放权交易制度为碳排放定价,消除绿色溢价,确保每一个人都担起责任,为碳排放支付合理的价格。通过采用清洁电力标准推动能源结构的绿色转型,采用超低能耗建筑标准、清洁燃料标准的方式推动工业、建筑和交通运输业部门的低碳转型。采用清洁产品标准的方式向消费者提供产品“清洁”程度信息,通过政策宣讲,普及低碳知识和政策,提高全民低碳意识,并通过碳税等方式影响社会消费理念,推动消费者进行低碳消费和绿色消费,在全社会形成低碳发展的氛围。完善能源“双控”制度,加快建立健全全国统一的多样化的碳交易市场,通过碳定价的方式可以影响消费者节约使用碳含量更高的商品和服务,引导和倒逼企业转向低碳技术、绿色转型,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并给予发明者和创新者市场激励,开发低碳技术取代现有技术。加大国家对低碳技术创新的扶持力度,依托骨干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建成一批绿色低碳技术评估、交易体系和高水平能源技术创新平台。

各行业部门的具体路径

能源供应部门。在各个行业部门中,能源供应部门的转型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最主要减排措施和核心所在。一方面,对于现有化石能源,应加强科技创新、产业扶持,促进常规天然气增产,提升其使用效率,将煤炭发电逐渐改造成天然气发电以减少碳排放。另一方面,应优先发展非化石能源,大力推进太阳能、风能、水能、核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以实现能源低碳转型,建设多元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

能源应用部门。加强能源应用部门的节能增效和电气化替代,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对策。工业制造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是主要终端能源应用部门。工业制造业部门中,轻工业中的大多数都可以通过提高协调效率、电气化和发电脱碳来实现碳减排;钢铁、水泥、建材和化工等行业,必须使用CCS等技术在生产过程中进行集中脱碳处理,同时逐步调整产业结构,化解过剩产能,促进产品向价值链中高端发展,提升能源和资源利用效率。建筑业部门需要大力推进节能建筑,基本实现建筑内炊事和取暖等用能电气化,提升家用电器的节能标准。对天然气集中供暖采用CCS 技术,利用电采暖政策和分布式智能化可再生能源等技术,以取暖价格补贴或电费折扣等激励措施降低农村居民的用电成本。减少交通部门的碳排放量,要减少小型汽车的个人出行需求,鼓励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和步行、骑行等低碳出行方式;传统能源汽车应高效使用燃料,提升燃油标准以及发动机的效率;持续推进电池储能技术、氢燃料和电动汽车的发展,改进电动汽车的电池以增加电力续航,建设公共充电站。

农林业部门。农林业作为低成本的减排部门,具有较大的减排潜力,主要通过生物固碳和减排碳汇降低碳排放。利用生态系统管理技术保护现有碳库和生态系统的长期固碳能力,通过人工造林、林地管理、减少森林采伐和森林灾害管理等方式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推行林长制,提升生态碳汇能力,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有效发挥森林、草原、湿地、海洋、土壤、冻土的固碳作用,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

沈坤荣(作者为省政府参事,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经济增长研究院院长)

编辑:张理
因多种原因,本网站转载、分享、传播的部分文章尚未能与原作者或来源媒体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或来源媒体联系我们,以便我们及时删除。联系邮箱:jsdjt@jschina.com.cn。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