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注重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现代化。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打造美丽中国现实样板,在率先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上走在前列。
纵观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体现了不同时代的社会文明进步程度。进入新发展阶段,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未来30年,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将会贯穿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并将引领我们建设一个更加绿色低碳的美丽江苏。江苏作为产业大省、用能大省,必须把碳排放作为必然考量,加强顶层设计,更大力度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全面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要坚持问题导向。江苏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化石能源占比高于全国,减碳压力较大。要逐一梳理研究我省能源、工业、建筑、交通、农业等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和城市及各类园区等重点区域的降碳空间,深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无论是新引进实施项目,还是既有项目的改造,都要严把碳排放的关口,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有序推进能源结构优化。要加快完善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积极构建清洁能源体系、绿色制造体系、低碳生活体系,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要抓住关键变量。科技创新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支撑。唯有科技创新,才能让传统产业实现低碳转型和技术升级,从而进入高质量发展的轨道。江苏科教资源丰富,要提前布局、持续发力,着力攻克一批低碳零碳负碳技术,抢占绿色低碳科技和产业创新制高点,大力培育绿色低碳新动能。要加大太阳能储能、氢能、智能电网、碳捕集利用和封存、钢铁低碳发展等关键技术装备研发力度,争创国家级储能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强化低碳零碳负碳技术项目攻关和推广应用,率先走出低排放、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要注重综合效应。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要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宽广度,坚决打好长江保护修复和污染防治攻坚战,切实强化山水林田湖草协同治理,一体推进美丽宜居城市和美丽田园乡村建设,不断提升沿海、沿淮河和里下河地区生态系统碳汇能力,进一步夯实美丽江苏的生态基底。要在全社会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人人参与、共建共享,齐心协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
新华日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