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聚焦 学习新思想 视频讲堂 理论文库 讲师团动态 政工职评 专题
江苏大讲堂 > 理论文库 > 正文
大力提升高校“四史”教育质效
2022-06-07 11:46:00  来源:新华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全社会广泛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要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各类高校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在大学生中制度化常态化开展“四史”教育,努力培养德才兼备、勇担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新时代高校加强“四史”教育具有多重价值意蕴。从思想维度来说,高校开展“四史”教育,可以有效增强大学生的爱国热情与强国之志,引导大学生以民族复兴为己任,将人生理想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有机统一。从情感维度来说,为大学生爱国主义信仰确立提供了历史依据,深刻理解个人价值实现必须与时代进步、国家强盛紧密相连。从理论维度来说,能使大学生深入领悟蕴含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文化精髓和扎根于历史深处的时代精神,厚植更加深沉、持久、广泛的文化自信。

提升高校“四史”教育质效,需要从五个方面着力。第一,突出主题,厚植爱党爱国情怀。在“四史”教育中,高校要根据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不同阶段的背景和特点,重点凸显“英雄、复兴、创新、信念”等几大主题,坚持正面宣传,讲好英雄故事,突出创新精神,探索复兴道路,坚守不屈信念,引导大学生胸怀祖国、坚定理想、牢记使命、勇于担当,自觉将个人奋斗融入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之中。

第二,拓宽平台,创新网络教学形式。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高校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将“四史”教育做细做实。要充分发挥微博、微信和手机客户端的影响力,利用互联网上丰富的红色资源,将“四史”中蕴涵的崇高思想、革命精神、先进文化、优秀品质等,通过小程序、微视频、直播平台等适合大学生接受特征的方式,融入网络新媒体积极开展相关活动,增强“四史”学习的亲和力和感染力。

第三,紧扣主线,建构整体认识认知。在开展“四史”教育中,要把握整体性原则。“四史”是一个相互内隐、具有逻辑关联的知识体系:有共同贯通的理论遵循,即马克思主义;有共同贯通的逻辑主线,即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共同贯通的价值导向,即为民情怀。高校要引导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大历史观,教育他们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和历史必然,更加坚定自身的理想追求,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第四,科学阐释,立志践行初心使命。高校开展“四史”教育,要以“四史”的不同内涵为着力点,科学阐释其内在要义。党史学习教育要讲好英雄故事,赓续红色血脉;新中国史学习教育要向学生展现中华民族走上伟大复兴道路波澜壮阔的历程;改革开放史学习教育要让大学生深刻感受积贫积弱的旧中国成为当今第二大世界经济体之间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要突出信念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坚定人生理想。

第五,把握规律,坚定理想信念追求。对于价值观尚未完全成型的青年学生,要重视他们的成长规律,创新话语体系,突出教育亲和力,使大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完成价值观的塑造。高校应在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基础上,坚持发展思维,强化思想引领。高校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大学生头脑,深化历史认同,把握历史进步规律和发展趋势,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情操和高尚的道德信仰。

吴言(作者单位:淮阴师范学院。本文系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新媒体视阈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8SJSZ523〉阶段性成果)

编辑:张理
因多种原因,本网站转载、分享、传播的部分文章尚未能与原作者或来源媒体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或来源媒体联系我们,以便我们及时删除。联系邮箱:jsdjt@jschina.com.cn。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