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聚焦 学习新思想 视频讲堂 理论文库 讲师团动态 政工职评 专题
江苏大讲堂 > 理论文库 > 正文
实现共同富裕要靠共同奋斗
2023-06-14 09:19:00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张立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要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同奋斗的力量”,依靠人民群众的勤劳智慧,在共同奋斗中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这一庄严宣示明确了实现共同富裕要靠共同奋斗的理论遵循,也彰显出在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征程中实现共同富裕要靠共同奋斗的现实依据和价值意蕴。

人民群众创造社会财富:厘清实现共同富裕要靠共同奋斗的理论源流。人民群众既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人类社会要存在和发展,关键“秘钥”在于牢牢把握物质资料生产的核心地位作用,充分弘扬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不断提升社会生产力水平。广大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生产活动的现实主体,创造了人们吃穿住行等必需的生活资料以及从事政治、文化等活动必需的物质前提。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厚实的制度保障。当然,要实现“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的共同富裕,必须恪守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共同富裕”的理论源流,依靠全体人民群众,共画赓续奋斗“同心圆”,不断推进共同富裕取得更为实质性进展。

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富裕”的理论源流,并将其赓续发展赋予鲜明的中国品格和中国气派。新中国成立伊始,毛泽东同志指出“依靠人民群众”是实现国家和人民走向“富强”的坚实保障,“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大家都有份”。“共同的富”和“共同的强”必须依赖全党全军,同时要“和全国工人、农民及其他人民一道,团结一致,协同努力,方能达到目的”。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精准把握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强调“先富和共富”不是相互对立而是内在统一,“先富”起到强大的示范效应,进而形成共同奋斗、争先奋斗的喜人局面。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伟大事业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几十代人持续奋斗”。

美好生活是奋斗出来的:标明实现共同富裕要靠共同奋斗的现实依据。中国共产党人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奋斗史。进入新时代,党中央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握实现共同富裕的长期性、系统性和整体性特征,明确共同富裕要靠共同奋斗的现实依据,共同创造美好生活。

统筹协调实现美好生活,要靠共同奋斗。当前我国区域、城乡、行业等存在发展不平衡性和差异性,唯有通过共同奋斗,才能消除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差异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落地”,进而真正步入美好生活。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强化协同并举改革,逐步达成经济社会走向平衡发展和充分发展。党和政府强调在局部性“优先”发展和“争先”富裕示范下,推动“后发”区域“走进”富裕和达成富裕,逐步消除行业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裂痕”,描绘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追求美好生活的共同愿景。

美好生活目标的层次性实现,更加确证实现共同富裕要靠共同奋斗。中国共产党人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理论,强调“积小胜为大胜”,分阶段推进共同富裕。在推进共同富裕的现实进路中,我们党明确在“十四五”末,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切实达成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新路的开拓,是一个战略性系统工程,“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而是要以共同奋斗的磅礴伟力分步骤推进,积跬步至千里,化量变为质变。

开拓共同富裕新路:彰显共同富裕要靠共同奋斗的价值意蕴。科学审视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切伟大业绩都是全体人民团结奋斗干出来的。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起点,“共同奋斗”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靓丽“底色”,彰显出深厚的理论价值。

实现共同富裕要靠共同奋斗,闪烁出劳动价值论的熠熠光辉。共同奋斗作为实现共同富裕的唯一路径,明确劳动创造社会财富的重大意义,重塑了“劳动最光荣”价值蕴涵。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千千万万的劳动者付出辛勤劳动,培育和养成“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新时代劳动观念,揭示人们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创造社会财富的重要作用。马克思明确人在社会生产劳动中的主体地位,并指出人在复杂社会生产过程中的“创造性”本质。一方面,人的“创造性”特质是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财富增加的本质源泉;另一方面,人的“创造性”特质蕴含着人民主体性地位,在共同奋斗中,不断彰显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为实现共同富裕找到现实路径。

共同奋斗中开拓共同富裕新路,凸显理论的引领性。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在赓续共同奋斗中推进共同富裕,开辟一条既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道路,又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道路。我们在人口14亿多的东方大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摆脱贫困并逐步走向现代化,具有深远的示范意义。中国式现代化摆脱了“西方中心”的路径依赖和“资本逻辑”的发展误区,走出一条共建、共治、共享的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道路。这是一条走得对、走得通,而且也一定能够走得稳、走得好的新路。

(作者单位:江苏理工学院)

编辑:黄慧敏
因多种原因,本网站转载、分享、传播的部分文章尚未能与原作者或来源媒体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或来源媒体联系我们,以便我们及时删除。联系邮箱:jsdjt@jschina.com.cn。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