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聚焦 学习新思想 视频讲堂 理论文库 讲师团动态 政工职评 专题
江苏大讲堂 > 理论文库 > 正文
积极引导青年过好网络圈层化生活
2023-07-20 08:37:00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赵仁青 周本红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青年教育培养工作。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青年在哪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应当跟进到哪里。作为网络世界的原住民,青年网络生活的圈层化已经成为一种群体现象。不同于传统社会基于业缘、地缘、血缘等因素形成的人群共同体,兴趣爱好与价值选择是吸引青年网络聚集成圈的主要黏合剂。青年群体更多地以兴趣、情感、文化等为纽带集聚在一起,在特定圈层交往中获得价值认同、精神满足和情感慰藉。近年来,青年在网络圈层塑造的虚拟镜像里彰显个性、排解压力、宣泄情绪时,一些严重失范失序言行对现实造成消极影响,警醒我们应当高度重视和妥善应对网络圈层化对青年的潜在风险。

要教育引导青年明明白白入圈,避免信息茧房造成的偏听盲信。大数据技术自动筛查剔除异质信息,助推网络圈层不断输入同质信息,信息茧房效应极易造成偏听盲信,需要入圈青年心理上提前有所戒备。圈层青年应当清楚明了自己入圈动机关联到的兴趣爱好与价值观念具体有哪些,与将要融入的网络圈子契合度如何,入圈最终想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应仔细鉴别圈子内部信息生成和传递同质化现象是否严重,辩证审视圈子中已有交流内容折射的三观是否纯正。认清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入圈诉求,考察要入之圈的真实状况,这是一个头脑清醒青年入圈前的必要准备工作。入圈之后,青年在保持自己圈内追求之物之事热爱不减的情况下,依旧要积极睁眼看世界、看中国、看现实,主动接收主流媒体传播的重要信息,打破网络圈层隔阂,维持正常的认知判断水平。同时,政府网信部门也要积极优化网络治理方式,提升技术破圈治网能力,给资本进入网络领域设置红绿灯,坚决清除资本逻辑把持网络技术对青年群体自主性的宰制。

要教育引导青年规规矩矩在圈,警惕群体极化导致的言行出格。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虚拟世界只是现实世界的技术延伸,圈层青年既要遵守网络小圈子的小规矩,更要遵守社会大圈子的大规矩。网络圈群的回音室效应,容易诱发青年成为传播学意义上的“乌合之众”,出现冲动言行,造成社会危害。因此,在尊重青年群体圈层文化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学校以及普法机构要加强青年群体的社会主义法治与道德教育,利用重要时间节点、重要社会事件向青年群体重点宣传普及事关网络生活的法律法规和道德要求,培养青年的批判意识,提升青年的素质素养、精神素养,等等。只有知法,才有可能守法。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十年来,我国“网络生态持续向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新时代十年取得的成绩,为新形势下进一步做好管网治网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国家网信办在今年持续开展的网络“清朗”行动中,已经明确将自媒体乱象、网络水军、短视频内容导向不良、网络戾气等作为网络整治的重点对象。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圈层青年应理性分清网络社会的私人属性与公共属性之间的边界,应主动在思想上画出红线、在言行上明确底线。青年群体要真正做到敬畏法规,恪守道德良知,谨言慎行,文明在线在圈,确保网络圈层身份与线下真实身份的统一性。

要教育引导青年果断走出舒适圈,防范躺平主义消磨奋斗之志。近些年,西方消费主义与犬儒主义的新变种通过网络向我国青年群体裹挟侵袭而来。这些错误思潮的渗透手段隐蔽,越来越具欺骗性,受此情形影响,有的青年群体产生了身心冲突、及时享乐等心理。相互区隔的网络圈层一定程度上遮蔽了少数青年的耳目心智。主流媒体既要有“借船出海”的应变意识,尽快进驻青年群体圈群生活的主要媒体平台,还要有“筑巢引凤”的基本策略,积极构建自身的网媒传播矩阵。主流媒体还应加强传播内容建设和批判力度,借助青年群体喜闻乐见的网络传播方式方法,有针对性地引导他们全面认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与新时代十年来取得的伟大变革,引导他们戳破圈群气泡,回归真实世界。习近平总书记寄语青年,“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学校与主流媒体要形成教育合力,号召青年果断走出舒适圈,努力扛起时代赋予青年群体的使命责任。

要教育引导青年携手齐建共同圈,遏制虚无主义涣散团结之势。当下,历史虚无主义沉渣泛起,处心积虑地利用新媒体新渠道,藏身于网络各个圈层,专门利用重要事件设置议题,制造话题,青年是其进行传播蛊惑的主要对象。花样繁多的虚无主义将中国社会与历史进行碎片化消解、单向度歪曲、表层化戏谑,最终野心是否定中国政治的正确性和稳定性。学校应把握网络新媒体技术发展契机,丰富校园文化资源,创新校园文化形式,打造积极有趣的文化阵地,不断提升校园文化育人价值。同时,及时掌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网络价值观,增强其对现实社会和网络空间的理性认识。广大宣传与教育工作者应引导青年主动融入主流圈、正能量圈,积极跨圈层交流互动,齐心合力打造奋发有为的共同圈,让主流声音引领青年群体,将网络最大变量转换成凝聚青年、发展事业的最大增量,鼓舞广大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作者单位分别为安徽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本文系教育部2022年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一般项目〈项目号:22JDSZK136〉阶段性研究成果)

编辑:黄慧敏
因多种原因,本网站转载、分享、传播的部分文章尚未能与原作者或来源媒体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或来源媒体联系我们,以便我们及时删除。联系邮箱:jsdjt@jschina.com.cn。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