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聚焦 学习新思想 视频讲堂 理论文库 讲师团动态 政工职评 专题
江苏大讲堂 > 理论文库 > 正文
高水平建好长江苏州段廊道水道河道
2024-02-22 09:01:00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陈璇

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提出一个重要课题:“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都是在经济发展上走在前列的城市。文化很发达的地方,经济照样走在前面。可以研究一下这里面的人文经济学。”苏州自古经济繁荣、物华天宝、人文鼎盛,在华夏五千年文明的标尺上熠熠生辉,是读懂和践行人文经济学的一个实践样本。在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长江文化的时代旋律中,苏州市委、市政府系统谋划、统筹推进,编制《长江国家文化公园苏州段建设保护实施规划》,从沿江三市的核心展示区,到以昆山市、苏州工业园区为拓展区,深入挖掘和阐释长江文化的时代价值和人文精神内涵,奏响“弘扬长江文化,赓续中华文脉”新时代长江之歌的苏州旋律。

长江国家文化公园苏州段建设,要成为中华文明发扬光大的重要地标。苏州地处江南水网区,属长江流域太湖水系。千百年来,或迂回或浩荡的江水在这里不断淘洗和演变,呈现出别样的江风水韵。阳澄湖畔的草鞋山遗址,作为良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江南史前文明的标尺,被称为“世界稻作文化的原乡”,向世人证明以江南稻作文化为典型的长江流域的文明与中原粟作文化为典型的黄河流域的文明共济共融,共同孕育出了中华文明的曙光。张家港东山村遗址作为目前发现的等级最高、保存最完整的崧泽文化遗址,见证了5800年前长江下游中华文明的起源。昆山绰墩遗址的文化层跨越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马桥文化,展现了完整的太湖地区史前文化序列。未来,苏州要进一步加大针对史前文明发展历程、社会复杂化进程、中华文化多元一体融合等方面的系统研究,结合苏州地域文明探源工程填补历史研究缺环,让长江国家文化公园苏州段建设,真正成为中华文明发扬光大的重要地标。

长江国家文化公园苏州段建设,要成为生态文明和谐共生的水韵画卷。水运连着国运,一部泱泱大国的治国史,也是一部百折不挠的治水史。善治国者必重治水,治水是战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即如斯言。苏州,从卑湿之地到富庶沃土,一部发展史,便是一部笃行坚韧的治水史。如今,长江苏州段依托岸线、岛洲、湿地等资源,加快建设沿江生态廊道,落实长江“十年禁渔”计划,推动深度农文旅融合,让“春风又绿江南岸”成为真实写照,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同发展。未来,苏州在持续开展百年江堤防洪能力提升、水产养殖清理、生态环境修复和交通道路优化等工程的同时,还要重点解决苏州现存“临江不见江、近水难亲水”等问题。有规划地建设滨江慢行空间、观景空间、亲水空间、文化景观等,让市民群众和外地游客享受到高品质滨江公共开放空间。

长江国家文化公园苏州段建设,要成为中外人文交流的前沿窗口。历史上长江入海口不断东移,造就了苏州段“入海口、出海处”的独特地理优势。长江与大运河、太湖、海洋共济互融,汇聚起大开放、大发展的磅礴力量。“江海交汇”“江河互济”,多水的苏州,与生俱来拥有水的包容、开放与通达。常熟福山,是长江南岸古老港口之一。在汉代,这里是著名的鱼、盐集散地,见证了“江鱼之市”的繁荣;张家港黄泗浦,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发源地之一。唐朝时,鉴真从这里成功东渡;太仓刘家港,素有“六国码头”的美誉。明代时,郑和率船队从这里七次下西洋,创造了世界航海史上的奇迹。千百年来,江潮起伏间,这座城市的人文和经济,早已深深地印上了源远流长的长江密码。未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苏州段建设要继续赓续对外开放先试先行的传统,继续走好中外古今交流合作的探索之路。“引进来”和“走出去”,苏州要利用好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契机,不断拓展对外交流的领域,不懈探索对外合作的方式,引领对外交流浪潮,不断丰富着苏州对外开放的形态和成果。

长江国家文化公园苏州段建设,要成为文化引领区域发展的示范基地和山水人城相亲共融的幸福家园。长江经济带是我国经济重心所在、活力所在,是重大国家战略。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苏州市考察时指出:“苏州在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上做得很好。”作为全世界制造业最发达城市之一,苏州是文化名城,也是产业名城、经济名城。常熟的“新经济总部大厦”、太仓的德资企业集聚、张家港的长江文化艺术节等,借助“文化+”的正确打开方式,不断探索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径。未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苏州段的建设要依托长江文化资源,让“文化+旅游”赋能“江城人”的一体化发展。要进一步改变目前文化资源与文旅开发良性互动不够,众多遗存类文化资源仍处于静态保护状态的局面。要持续完善保护措施、深化开发利用等课题,充分借助现代科技手段,结合元宇宙、AR/VR、区块链、数字化等技术手段,让沿江部分展馆类文化资源展示呈现多元化和趣味性。要进一步加强知名文旅产品的研发生产、系统化研制成熟的旅游线路,推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龙头项目、拳头产品,进一步显化“‘长江文旅’看苏州”的品牌效应和人文价值,将长江苏州段打造成文化深厚的遗产廊道、红利涌动的黄金水道、生机盎然的绿色河道,以实际行动唱响新时代“长江之歌”。

(作者为苏州市职业大学石湖智库副秘书长、教授,苏州城市学院太湖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编辑:黄慧敏
因多种原因,本网站转载、分享、传播的部分文章尚未能与原作者或来源媒体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或来源媒体联系我们,以便我们及时删除。联系邮箱:jsdjt@jschina.com.cn。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