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聚焦 学习新思想 视频讲堂 理论文库 讲师团动态 政工职评 专题
江苏大讲堂 > 热点聚焦 > 正文
“链”与“黏”的辩证法
2020-04-29 07:44:00  来源:新华日报

从业人员近5万人、总融资规模超500亿元,形成了覆盖研发、制造、流通等环节的产业链条,因为产业链完整,企业不想走也走不了。苏州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实践告诉我们,面对外部环境变化,要把握好“链”与“黏”的辩证法,保持定力,主动作为。

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全球动荡源和风险点显著增多,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面临深刻变化。有人认为,受中美贸易冲突、新冠肺炎疫情等影响,全球资本与产业格局将发生深刻变革,包括我国在内的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产业重新转移到欧美各国,发展中国家吸引资本和产业难度将加大。也有人认为,尽管“脱钩”的传言不断,但短期内全球产业链不仅无法与中国“脱钩”,而且在某些方面可能连接更密。因为中国制造有供应链优势、全类制造优势、管理和效率优势、市场的优势、劳动力的优势,即使欧美国家给制造业企业补贴,企业也不会回去。还有人认为,从长远看,各国将重新审视自身产业布局,加强对制造业的把控,我们必须因势利导,发展水平分工与垂直整合相结合的产业链集群。

不管对全球产业链变局有何看法,有一点是确定的,这就是:一个国家和地区产业链越成熟、越健全,对产业与资本的“黏性”就越强。不管是苏州生物医药产业成气候、企业不想走也走不了,还是今年以来跨国公司加码在华投资,3月份上海实到外资同比增长20.8%,原因都在于健全而强大的产业链“黏”住了企业,以“链”生“黏”。作为开放型大省,江苏这几年受外部环境变化影响较大,但同时也出现了包括美国企业在内的外资持续增加等新动向。前不久,星巴克首期投资9亿元在昆山打造“咖啡创新产业园”,原因也在于江苏具有较完整的产业链与创新链。

要看到的是,“链”与“黏”是辩证的,强“链”能够增“黏”,强“黏”也有助于强“链”。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产业链是否完整是决定“产业黏性”强弱的重要因素,却不是唯一因素。决定企业走与留,产业链只是其中的一个考量维度,根本的还在于企业基于营商环境、生产成本等方面的综合考量。把握好“链”与“黏”的辩证法,就是要深刻认识全球产业链布局的“变”与“不变”,一方面理性看待产业和投资在国家和地区间的进与出,在理性看待外部环境变化中保持定力、增强自信,以免自乱阵脚;另一方面要看清发展大势和自身不足,深化改革,优化环境,提升自身“产业黏性”,防止盲目乐观。

种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世界的变化具有很多不确定性,但确定的是自我的选择与努力。应该看到,尽管外部环境纷繁复杂,但江苏有10万亿元的经济体量、有全国最大规模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有良好的营商环境,这是应对不确定性的最大确定性。对我们而言,把握“链”与“黏”的辩证法,从浅层次看,是要在产业链上多做补链延链强链的工作,以“链”增“黏”;从深层次看,则要做好全面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地区竞争力等各项工作,以区域优势之“链”,增产业与投资之“黏”。从这个角度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要保持定力,种好“梧桐树”。做好自己的事,最终才能“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编辑:王逸男
因多种原因,本网站转载、分享、传播的部分文章尚未能与原作者或来源媒体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或来源媒体联系我们,以便我们及时删除。联系邮箱:jsdjt@jschina.com.cn。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