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聚焦 学习新思想 视频讲堂 理论文库 讲师团动态 政工职评 专题
江苏大讲堂 > 热点聚焦 > 正文
把握“谋事”与“造势”的辩证法
2020-06-25 07:47:00  来源:新华日报

常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有的干部每到一个地方总能掀起“风暴”,很快形成眼球效应,虹吸发展资源;有的肯做事却不善造势,思路和方法不够开阔;也有的热衷于造势却不愿做事,结果留下“作秀”“虚浮”的名声。这启示我们,干工作,要把握“事”与“势”的辩证法,既善于“谋事”又善于“谋势”。

“事”与“势”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把握好“事”与“势”的辩证法,就能事半功倍、力小而功巨。欲成大事,必先造势。善于造势、运势、用势,能为“谋事”创造条件,“事”做成了,就能构筑新的“势”。但是,如果“事”谋得不实,“势”造得再大也是“虚势”“假势”。把握“事”与“势”,必须既呕心沥血谋事、踏踏实实做事、想方设法成事,又解放思想、创新思路、造势运势,为做事成事创造良好条件。

互联网时代,把握“事”与“势”的辩证法具有特殊意义。这一方面是因为,当今区域之间的竞争,既是区位条件、基础设施、环境容量等“硬资源”的比拼,更是区域形象、人才技术等“软资源”的较量,谁的“眼球效应”越好,谁磁吸“软资源”的能力越强,谁聚纳的人才、技术越多,谁的发展就越好;另一方面在于,互联网时代,传播手段高度发达,技术手段日新月异,造势运势不仅更受重视而且更有实现可能。一个地方善于“造势”,就能在全球发展的“空间剧场”赢得更多的“聚光灯”和“眼球”,为吸引“软资源”创造良好条件。把握住了“事”与“势”的辩证法,对内能够提振士气、凝聚人心,对外可以塑造形象、聚集资源,用“眼球效应”构筑“投资效应”,以“注意力指数”拉动“发展指数”。

把握“事”与“势”的辩证法,还要看到,“事”与“势”是一致的、统一的。某种情况下,“事”就是“势”、“势”也是“事”。比如,举办互联网大会、物联网大会、人工智能大会,发展载体经济、平台经济,是招揽项目、吸引投资、促进发展的大事,但这些载体之于地方发展的作用,不止体现于几个项目和数字,更体现在这些载体具有强大的“眼球效应”和“造势功能”。通过举办这些活动,地方形象得到宣传和展示,“发展势能”得以加持,这种“暗效应”带来的潜在收获,更值得关注与重视。以“事”造“势”,以“势”成“事”,正是“事”与“势”的辩证法。

江苏地处东部沿海,具有良好的先天之“势”。在把握“事”与“势”的辩证法上,江苏各地不乏创新之举。比如,“创新名城”的提出,提升了人们对南京的好感,“姑苏八点半”的策划,强化了人们对苏州的向往,“江淮生态大走廊”的谋划,刷新了人们对苏北的认知,等等。近期,江苏各地纷纷推出一系列举措,树立了江苏形象,提振了江苏士气,擦亮了江苏品牌,引起了广泛关注。下一步,如能进一步重视造势、运势、用势,进一步克服在区域造势和区域形象构建上存在的“散”“弱”“碎”等不足,进一步擦亮会展品牌、放大载体经济效应,进一步用好互联网思维、提升江苏形象,以“事”造“势”、以“势”促“事”,就能事半功倍,更好推动江苏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作者:刘庆传   编辑:唐凯
因多种原因,本网站转载、分享、传播的部分文章尚未能与原作者或来源媒体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或来源媒体联系我们,以便我们及时删除。联系邮箱:jsdjt@jschina.com.cn。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