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聚焦 学习新思想 视频讲堂 理论文库 讲师团动态 政工职评 专题
江苏大讲堂 > 热点聚焦 > 正文
扛起首位担当,展现南京新作为
——访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张敬华
2020-12-28 08:09:00  来源:新华日报

2020年,南京成绩喜人: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接近1.5万亿元、改革开放以来首次跻身全国前十,人均GDP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空气质量优良率从60%多增加到80%以上,成为副省级城市中首个“国家生态市”。12月27日,本报记者采访了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张敬华,请他介绍南京路径以及未来南京方案。

记者:今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过去几年南京主要取得哪些成绩?

张敬华:“十三五”时期,面对复杂变化的发展环境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全市上下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总书记新思想的科学指引下,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安排,紧扣“强富美高”总要求和“创新名城、美丽古都”城市愿景,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十三五”规划目标即将完成,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

过去几年,南京获得全方位发展,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百姓生活日益富足,人居环境更加美丽,社会文明程度全面提高,城市治理水平明显提升。

预计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接近1.5万亿元、改革开放以来首次跻身全国前十,人均GDP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现代产业体系加速构建,形成1个5000亿级和4个千亿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名城建设取得突破,预计高新技术企业达6300家、较“十二五”末增长近4倍。预计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1%、跑赢GDP增速,全市低保标准实现翻番。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布局取得重要进展,教育现代化水平位列全省第一,多次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长江二桥至三桥35公里范围内生产岸线基本退出,“重化围江”问题加快破解。空气质量优良率从60%多增加到80%以上,国省考断面优Ⅲ比例从40%多增加到100%,全市域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提高到45.2%,成为副省级城市中首个“国家生态市”。

获得国内首个“国际和平城市”“世界文学之都”称号。“全国文明城市”复查、“国家卫生城市”复审顺利通过。荣获双拥模范城九连冠。

特别重要的是,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南京本地确诊患者在同类城市中率先清零,实现收治患者零死亡、全治愈。在这一伟大斗争实践中,党的领导全面加强,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充分彰显,为建设新南京、开启新征程涵养了强大动力。

记者:很快就进入“十四五”,南京在未来几年会面临哪些挑战,要突出解决哪方面的问题?

张敬华:面向未来,南京最大的挑战还是创新。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有高原无高峰的问题比较突出,创新能力还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其次是南京“主城强、郊区弱”“中心强、南北弱”的发展格局没有明显改变;制造业结构偏重问题仍然存在,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亟待提升;生态环境治理尚未迎来根本性好转,优质公共服务资料供需矛盾仍较突出,公共服务水平与民生期待还有差距;我们的市域治理体系还不完善,城市本质安全水平还需提升。针对上述短板,南京已制定相应举措。我们积极正视挑战,直面问题,持之以恒花大力气持续推动解决。

记者:“十四五”是城市发展关键的五年,南京有怎样的目标愿景?到2035年,我国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南京又将成为一座什么样的城市?

张敬华:南京2025年奋斗目标可以概括成一句话:围绕聚力建设“创新名城、美丽古都”、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增长极,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全球创新城市、高能级辐射的国家中心城市、高品质生活的幸福宜居城市、高效能治理的安全韧性城市。

我简要介绍南京瞄准的几个定位。首先是要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全球创新城市。对标国际一流创新城市和地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121”战略,确保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取得实质性成效,形成一批原创性的重大科研成果;建成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形成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主体、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

我们要建设高能级辐射的国家中心城市。推动经济在高质量轨道上实现稳健增长,确保综合实力稳居全国前十强。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撑作用更加突出,初步建成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全国重要的金融中心、物流中心、商务中心、数据中心,更好发挥在南京都市圈、长三角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

南京要建设成高品质生活的幸福宜居城市。确保城乡居民收入增速高于GDP增速,教育、医疗、养老、住房、交通等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现代化、均等化、多元化走在前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长江南京段绿色低碳发展成效进一步彰显,乡村振兴战略纵深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明显提升。

因为这次疫情,南京要加速建设高效能治理的安全韧性城市。推动市域治理和服务更加精准化、精细化,确保本质安全水平显著提升,建成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明显提高。国家安全和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平安南京、法治南京建设取得更大成果,市民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提高。

一年接着一年干,再过十几年,南京又是一个新南京。到2035年,南京要建设成为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国际影响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创新名城。

本报记者 仇惠栋 颜 芳

编辑:王逸男
因多种原因,本网站转载、分享、传播的部分文章尚未能与原作者或来源媒体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或来源媒体联系我们,以便我们及时删除。联系邮箱:jsdjt@jschina.com.cn。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