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风肃纪反腐,关系民心所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我们必须下最大气力解决好消极腐败问题,确保党始终同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
党的十九大以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不正之风摆到更加突出位置,推动监督向基层一线、群众身边延伸,用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的实际行动,让群众在正风反腐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坚决斩断伸向贫困群众利益的“黑手”
柿子树红了,重庆丰都县南天湖镇义合村的村民心情却沉了下来。树苗被调包了,不是承诺的甜脆柿。扶贫项目都敢动,群众举报到了县纪委监委。一番明察暗访、调查取证,原副镇长落马。
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扶贫领域的腐败和不正之风,损害群众利益,直接影响干部群众的精气神。要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坚强的纪律保障、作风保障必不可少。
这一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持续深化为期三年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始终保持高压态势,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坚决斩断伸向贫困群众利益的“黑手”。
问题线索来源渠道是畅通的。群众可以通过手机客户端、监督卡反映问题,也能直接向前来走村入户、明察暗访的纪检干部举报;纪检监察机关还与扶贫、审计、财政等职能部门通力配合,广泛收集线索。
结合专项治理阶段性特点,纪检监察机关还组织开展了问题线索“大起底”和“回头看”行动,建立管理台账,定期汇总核对,确保每条线索都得到有效处理处置。
有了线索,就要认真查办。贪污侵占、虚报冒领、截留挪用、吃拿卡要、优亲厚友……腐败问题严惩不贷;“面子工程”“形象工程”、不作为乱作为、数字脱贫和虚假脱贫……作风问题一查到底。据统计,2020年1月至11月,全国共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5.69万起,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8.5万人,其中党纪政务处分3.57万人。
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离不开铁纪护航。“群众摘掉了贫困帽子,也切实感受到全面从严治党就在身边、纪检监察工作就在身边、正风肃纪反腐就在身边,党群干群关系更加融洽了,党在农村基层的执政基础更加巩固了。”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相关负责人说。
深入整治民生领域“微腐败”
2020年1月至11月,全国共查处民生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10.46万起,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14.95万人,其中党纪政务处分9.2万人。
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就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一系列实打实的数据背后,透出全国纪检监察机关维护群众利益的坚定决心和强有力举措。
去年1月,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对深入开展民生领域损害群众利益问题集中整治作出部署。9月,中办印发意见,要求推动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办好“民生”这件大事,就要解决好群众关心的一件件“小事”。全国纪检监察机关从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具体事、具体问题入手,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事。
扶贫、教育、医疗、食品安全、住房租赁、农村基础设施维护等方面,与老百姓生活相关、利益攸关。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紧盯这些领域开展扎实整治,一方面搬开“绊脚石”,监督保障党中央惠民富民、共同富裕政策措施落实;一方面整治“微腐败”,持续纠治腐败和作风问题,保障人民合法权益。
重庆市巴南区民政局的“一把手”,去年就收到了来自区纪委监委的一封工作提醒函。原来,区纪委监委在专项检查中发现,困难高龄失能老人养老服务补贴发放工作出了问题:符合条件的74人没享受到政策,而一些已去世的却仍在领钱。区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随即点对点签发函件,督促其纠正工作偏差,一次全覆盖式实地督查迅疾展开。
民生事纷繁复杂,一枝一叶总关情。从哪里抓、怎么抓,得多听听群众怎么想,就要充分发挥信访举报主渠道作用。这一年,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持续完善“信、访、电、网”受理体系,为群众提供便捷的举报途径;同时抓实近距离常态化监督,通过“小喇叭”“大广播”“院坝会”“赶集会”“路灯会”等多种形式持续深入群众,摸排问题线索,听民意、排民忧、解民难。
干部作风好转,群众获得感增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影响恶劣,群众深恶痛绝,必须持续往深里抓、往实里治。每个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都会发布一则消息,公布上个月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数据。在查处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中,专有一项是“在联系服务群众中消极应付、冷硬横推、效率低下,损害群众利益,群众反映强烈”问题。2020年1月至11月,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此类问题2973起,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4305人。
精准查处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
黑恶势力是社会毒瘤,人民群众深恶痛绝。扫黑必“打伞”,精准查处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才能铲除黑恶势力滋生土壤。
2020年是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收官之年,纪检监察机关也交出了扎实的答卷。1月至11月,全国共立案查处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问题2.96万起,给予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党纪政务处分2.54万人,移送司法机关2383人。
2020年9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公开通报了6起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典型案例,引发社会关注。其中一起是四川省雅安市公安局原常务副局长卓义才为董忆涉黑组织充当“保护伞”问题。
董忆为首的涉黑组织开设赌场、暴力讨债,卓义才收受贿赂、站台撑腰,利用职权和职务影响为其逃避公安机关查禁、处理经济纠纷等事项提供帮助。甚至在董忆因涉嫌合同诈骗罪被外省公安机关刑事拘留后,卓义才竟冒充省公安厅领导给被害人打电话施压要求和解。最终,卓义才受到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涉嫌犯罪问题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
从这些查处的案件看,有的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直接组织参与,有的为黑恶势力搭桥铺路、提供资金政策支持;有的则违规插手、干预司法,致使黑恶势力坐大成势。他们沆瀣一气,大肆侵占国家资源、破坏自然生态,严重危害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威胁社会公平正义。
全国纪检监察机关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关切,切实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把“打伞破网”作为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的重要内容,统筹谋划、攻坚克难、持续发力,以惩腐除恶的扎实成效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本报记者 刘维涛
《 人民日报 》( 2021年01月20日 第0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