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聚焦 学习新思想 视频讲堂 理论文库 讲师团动态 政工职评 专题
江苏大讲堂 > 热点聚焦 > 正文
扫除新经济的“雷”
2021-02-25 07:25:00  来源:新华日报

近日,江阴市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一起直播带货售假案件。犯罪嫌疑人以极低的价格大量采购假冒国际名牌化妆品、护肤品,再通过网络直播平台大肆宣传“保证正品”,赚取暴利。去年以来,全国各地打击大量直播售假违法行为,动辄数百万元的售假金额让人触目惊心。

直播销售存在监管盲区,给售假者留下可乘之机。长租公寓、在线培训、网络游戏、外卖平台等新经济、新业态,难免有不规范、不完善之处,让不法商家有空可钻,埋“雷”无数。

虚假宣传、维权困难、霸王条款、商家跑路……令消费者防不胜防,但“踩雷”后高昂的维权成本,又让消费者望而却步。消费者自认倒霉,让个别不良商家更加有恃无恐;吃了亏的消费者对新经济投下“不信任票”,也压缩了合法商家的发展空间。可见,对新经济、新业态的监管,不能“不投诉就不查”“不出事就不管”,而是要提前“扫雷”。“扫”出一片坦途,才能营造放心舒心的消费环境,才能让新经济、新业态健康发展“迈好步”。

“扫雷”不简单。监管部门对各类乱象的打击力度在持续加大,但往往在某个平台、某个领域才取得成果,又会在新平台出现新问题。业界创新速度快,监管部门“扫雷”不能等到新经济、新业态风生水起后才跟上,甚至等到问题大量爆发后再集中治理,而要敏锐监测、做好预判、迅速出手。此外,监管部门也要在成功治理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找准共性,做好监管“工具箱”的储备。

“聪明的监管”,不是单打独斗,也不是一味蛮干,要在“找伙伴”和“找工具”上多下功夫。“找伙伴”就是找工作抓手,赋予并要求平台履行监管职责,构建“政府监管平台、平台监管企业”的格局,并鼓励公益性的打假、维权、诉讼团队参与。“找工具”就是找工作方法,如利用大数据对容易出问题的产品和服务进行重点监控,对容易上当受骗的消费人群进行精准画像,吃透不良商家的“生意经”,实现精准打击。

作者:袁 媛   编辑:蔡阳艳
因多种原因,本网站转载、分享、传播的部分文章尚未能与原作者或来源媒体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或来源媒体联系我们,以便我们及时删除。联系邮箱:jsdjt@jschina.com.cn。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