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聚焦 学习新思想 视频讲堂 理论文库 讲师团动态 政工职评 专题
江苏大讲堂 > 热点聚焦 > 正文
红十四军:一面“不倒的红旗”
2021-03-22 14:39:00  来源:新华日报

春风和煦,蝶舞花香。3月,如皋主城区的红十四军公园内,随处可见悠闲散步的市民。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纪念馆坐落于公园中央,犹如一枚四四方方的墨锭,在如皋这方土地上细细碾磨着90多年的红色记忆。走进纪念馆,就打开了红十四军英勇斗争的壮烈历史。

“那天也是一样的晴空万里。”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研究会副会长殷春泉默默注视着纪念馆内的一幅彩画,画中是建军大会现场,红旗猎猎迎风飘扬,百姓个个笑逐颜开——1930年4月3日,在锣鼓声和军民的欢呼声中,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在如皋西南乡贲家巷宣告成立。一夜之间,《告工农及一切劳苦大众书》在“白色恐怖”笼罩下的通海如泰地区掀起江海浪涛,这是土地革命时期国民党统治心脏地区江苏境内第一支工农革命武装,也是江苏境内唯一列入中央红军序列的武装力量。

“棒头棍子洋油桶,就这样干起了革命。”殷春泉告诉记者,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封建地主豪绅与反动当局相互勾结,剥削压迫当地农民,捐税名目多达40多项,“农民头上三把刀,租子重,利钱高。庄稼人,真难过,地净场光衣裳破”,这首民谣真实反映了当时百姓的悲惨处境。

起义农民使用过的棍子、大刀和铁叉,红军使用过的木炮,红十四军军长何坤用过的行军床……展馆内陈列的物件,再现了当时条件的艰苦,也再现了90年前的风云岁月。

武器缺乏,条件艰苦,却挡不住工农群众昂扬的斗志,年轻人纷纷积极投身革命,曾任红十四军一师机动队队长的吴九成便是在那时候参加红军的。3月15日,记者来到泰州市姜堰区蒋垛村吴九成家中,107岁的吴老特意戴上红军帽接受记者的采访。回忆起硝烟弥漫的岁月,吴老头微微昂起,神情严肃,断断续续地讲述自己亲历的故事。

“共产党是我们穷苦人的救星!听说军队要伢儿,我就报了名。”忆起16岁参加革命时的情景,吴九成眼里闪着光。刚应征入伍,他便跟着红十四军打响了建军后的第一场战斗——攻打老户庄。

1934年4月16日,在第一任军长何坤的率领下,红十四军兵分三路,向如皋封建地主张符秋盘踞的老户庄发起进攻。战斗中,军长何坤身先士卒,用手提式机枪掩护队伍冲锋。他踩在二大队队长张爱萍的肩膀上,倚着草垛猛扫敌人。敌军火力成功被压制,战士们奋力冲向敌人,何坤却胸部中弹,壮烈牺牲,年仅32岁。回忆起战友牺牲的情景,吴九成热泪盈眶。

此后,他经历了“八面围剿”“黄桥八三暴动”等数十次战斗,在一次与国民党军的战斗中身负重伤。

在中共通海特委的领导下,红十四军驰骋苏中8县,历经大小战斗近百次,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在全省率先建立县、乡苏维埃政权,开展革命游击战争,中心根据地约120平方公里,通海如泰地区被列为全国15块红军游击区之一。

红星照耀,星火燎原。国民党政府如坐针毡,调兵遣将限期肃清,红十四军终因敌我力量悬殊被打散。尽管不屈不挠的斗争只存续了短暂的7个月,但革命战士用鲜血唤醒了民众觉悟,播撒了革命火种,成为一面“不倒的红旗”。红十四军的斗争,为后来抗日战争时期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以及新四军东进和实现苏中七战七捷打下坚实基础,为解放全中国创造了有利条件。

“重温历史,是为了更好地铭记。”红十四军纪念馆讲解员徐云感慨,虽然做了10年的解说员,但每当给参观者讲解英雄事迹时自己仍被感动,走进“追思厅”,心情会格外沉重。

“追思厅”的追思墙上贴着305位红十四军英烈的照片,另一面是729位红十四军烈士名录和离散人员名录。“当时红十四军主力约2000人,赤卫队数万人,然而知道姓名的烈士,以及解放后确认的红十四军失散人员加在一起,总数只有900多人。”徐云说,他们绝大多数都成了无名烈士,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铸就了不朽丰碑。

如皋人民从未忘记红十四军的英烈们。2011年6月,建筑面积7860平方米、由张爱萍将军题写馆名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纪念馆隆重开馆。展馆由8个展厅和序厅、尾厅共10部分组成,展出图片1300余幅、实物资料700余件、复原场景24处、声光电场景5处、雕塑23处,生动展现了红十四军艰苦卓绝、可歌可泣的革命历程。

以纪念馆为中心建造的红十四军公园,占地近300亩,园内草木葳蕤,四季常绿,成为附近居民休闲的好去处。“我们还建设了2000多平方米的青少年红军历史教育馆和户外拓展训练基地,让红军精神在和平时期能够代代相传,历久弥新。”纪念馆馆长夏勇告诉记者,这里已成为国家4A级景区,是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学习实践基地,开馆以来已接待全国各地参观者600万人次。

铭记历史,继往开来。红十四军革命先辈的大无畏精神,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江海大地。斗转星移,如今,永不褪色的红色记忆,将引领一代又一代如皋儿女阔步前行。

本报记者 俞圣彤

编辑:张理
因多种原因,本网站转载、分享、传播的部分文章尚未能与原作者或来源媒体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或来源媒体联系我们,以便我们及时删除。联系邮箱:jsdjt@jschina.com.cn。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