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聚焦 学习新思想 视频讲堂 理论文库 讲师团动态 政工职评 专题
江苏大讲堂 > 热点聚焦 > 正文
“小小的长征”,播下星星之火
2021-03-26 10:12:00  来源:新华日报

这几天,无锡市惠山区阳山镇万亩桃花盛放,游人如织。烂漫花海中,有一座特别的纪念馆——无锡抗日青年流亡服务团纪念馆(“锡流”纪念馆),记述“锡流”成员抗日救亡的英雄之路,吸引一批又一批党员群众前往学习参观。

“纪念馆建于陆区桥小学原址,即‘锡流’辗转千里的出发地,它见证了84年前那段不可忘却的历史。”90后义务讲解员聂清欣将那段峥嵘岁月娓娓道来。

1937年11月25日无锡沦陷前夕,为保存力量,同时扩大宣传抗日救亡主张,党组织决定组织一批进步爱国青年撤离无锡。这批年轻人汇集到陆区桥小学集中出发,踏上西行的征程。“选择从这里出发,一是因为这里此前有中共党员以教师身份作掩护,长期开展活动,具备较好的群众基础;二是‘锡流’成员中有多人是阳山本地人;三是因为这里距无锡城区较远,相对比较安全。”聂清欣说,这批爱国青年集结完成后,一路向西,酝酿到宜兴、溧阳山区打游击,进行武装抗日。

然而,队伍到达溧阳后,战局出现新态势,日军一路沿沪宁线西侵,一路沿太湖南侧向南京包抄,使溧阳处于包围之中。队伍的负责人在溧阳的周城召开紧急会议,正式宣告成立“锡流”,由孙克定担任团长,周秋野、钱敏、吴志明担任副团长。会议决定,“锡流”成员兵分两路,向八路军武汉办事处和新四军驻南昌办事处进发。

“睡在老百姓屋檐底下,睡在大树底下,风雨无阻。”在2018年制作的纪录片《锡流千里》中,时年96岁的“锡流”成员程兰芬回忆起荣光岁月。他们凭着对党的坚定信念,满怀热血和赤诚,一边宣传抗日救国,一边寻找党组织。对“锡流”成员来说,马路边就是演出舞台,村头巷尾就是宣传阵地,他们在沿途播下动员全民抗日救亡的星星之火。

“锡流”成员行至芜湖时,亲眼目睹日机对渡江的难民狂轰滥炸,数百名无辜百姓葬身火海。日军的暴行更加激发起“锡流”成员投身抗日的决心,他们一路长途跋涉,一路相互扶持,沿途不断有抗日青年加入,队伍从出发时的七八十人发展至130多人。

好多人脚走破了,叫做“烂脚队”;头发上身上长满虱子,叫做“光荣虫”。面对种种磨难,“锡流”成员不以为苦,反以为乐,每个人都斗志昂扬。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辛跋涉,途经苏、皖、赣、豫、鄂五省,行程千余里,他们分别抵达武汉、南昌,将剩余经费悉数上交党组织,“锡流”成员正式投入抗日队伍。

“女作家、‘锡流’亲身经历者函子将‘锡流’称作是一次‘小小的长征’。它的历史是短暂的,但彰显的家国情怀是崇高的。”惠山区文史顾问李广平说,“锡流”成为抗战初期引领无锡当地和沿途进步青年的一面旗帜,书写无锡抗日战争史上的辉煌篇章。130余名“锡流”成员中,后来有19人在抗敌过程中壮烈牺牲。新中国成立后,“锡流”成员们在各条战线上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作出卓越贡献。

“‘锡流’纪念馆是阳山镇的党建指导站,全镇2600余名党员全部在这里完成主题学习,党员入党宣誓、集中培训等也都在这里展开。”阳山镇副镇长、组织委员龚靖介绍,近年来,阳山镇大力弘扬“锡流”精神,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他们一方面创设“传锡流精神,铸时代新人”系列课程,开展针对性宣讲活动;一方面以“锡流”纪念馆、锡西革命烈士陵园等教育基地为中心并扩大延伸,打造党建环山红色风光带,让爱国情怀、奋斗精神深入基层、深入人心。最近,很多人自发到这里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阳山镇桃源村党总支书记张谷自2009年任职以来,带领党员干部们,将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延伸到村里的每一个角落,与村民一起搞经济、强党建、促振兴。在十多年干群一心的共同奋斗下,桃源村走上“以桃兴业”“以桃富民”的融合发展之路,从一个区级贫困村变为全国文明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去年桃源村接待游客超30万人次,水蜜桃亩均收入突破2万元,人均收入达6万元,村级收入1700多万元。

“在战火纷飞的艰苦岁月,‘锡流’千里辗转都没有一个队员掉队,现在我更要带着百姓把乡村建好、把日子过好,一个都不能落下。”张谷说。

江南沃土孕育革命精神。84年前“锡流”从阳山出发,开启一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征程。如今阳山立足水蜜桃核心产业,走上一条村美民富的振兴之路。全镇水蜜桃产量达1.84万吨,桃产业链总销售收入15亿元;7个市级贫困村全部脱贫,农民纯收入达4.2万元,户均存款超34万元。同时,阳山镇充分发挥党员示范作用,打造特色志愿服务,开展文化宣讲、百姓大舞台等各类活动逾千场,惠及百姓3万余人次。“锡流精神,永放光芒”——“锡流”副团长周秋野的题词,激励后人传承红色基因,不断发扬光大。

本报记者 魏 琳

编辑:张理
因多种原因,本网站转载、分享、传播的部分文章尚未能与原作者或来源媒体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或来源媒体联系我们,以便我们及时删除。联系邮箱:jsdjt@jschina.com.cn。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