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聚焦 学习新思想 视频讲堂 理论文库 讲师团动态 政工职评 专题
江苏大讲堂 > 热点聚焦 > 正文
涵养事到跟前“指挥若定”的能力
——干部能力水平与为政素养系列谈⑩
2021-12-15 08:37:00  来源:新华日报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品读毛泽东同志诗词,人们常常为他无论何时都游刃有余、指挥若定、举重若轻的风范所倾倒。身为领导干部,要多些“大将风度”,自觉涵养事到跟前“指挥若定”的能力,每临大事“有静气”。

干事创业,不可能时时事事都顺风顺水,多少都会遇到一些“风雨”。面对“泰山崩顶、雷霆万钧”,是“我自岿然不动”,还是六神无主、束手无策,考验着干部的能力、胸襟与定力。面对突发疫情,有的干部大惊失色,手足无措,头脑里面一片空白;有的干部胸有成竹,指挥若定。个中差距就是能力水平的差距。最近,我省一些地方发生新冠肺炎散发病例,由于反应有力、应对有效,都迅速把疫情扩散风险遏制在了萌芽状态。这反映各地防疫之弦绷得紧、常态化措施做得到位,各级干部在大事急事面前指挥有力、应对得体、处置得当。

事到跟前“指挥若定”,而不是“手足无措”,这是比较高的要求,需要长期学习、积累、锻炼。《世说新语》记载这样一个细节:桓温埋伏甲兵,欲诛谢安、王坦之,王坦之知道后汗如雨下,连笏板都拿倒了,而谢安则神色自若,从容不迫。为什么有这样的差别?先天的个性、品质是一方面,更重要的还是后天的学习、历练。大将风度也好,指挥若定也罢,都不是天生的,而是在长期的学习积累、在工作实践中历练形成的。“事到跟前”,“事”来之前是不会跟我们“打招呼”的,能到跟前的“事”,往往都是不请自来的“事”。事情可以“不请自来”,但我们不能不早做准备。这种“准备”就是长期的学习与思考。就拿疫情防控来说,疫情形势怎么样、从哪些方面去防、平时怎么去查、出了问题怎么解决、发生疫情怎么扑灭等,都要提前“做功课”,做到心中有数。疫情防控如此,其他工作也是一样。

“事前”一分钟,“事后”十年功。事到跟前指挥若定,看起来是几分钟的功夫,但这种功夫的背后往往是幕后艰苦的“备课”“彩排”“练习”,是十几年甚至数十年的积累。不管是“每临大事有静气”,还是遇到问题有“大将风度”,装是装不出来的,“装”只能东施效颦、弄巧成拙;“模仿”也是模仿不到位的,必须经过长期而艰辛的积累,才能习得。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党员干部要多经历风吹浪打,多捧捧烫手山芋,多做几次热锅上的蚂蚁,才能练胆魄、磨意志、长才干。”身为领导干部,要多捧捧“烫手山芋”,多做几次“热锅上的蚂蚁”,特别是要多到困难多、矛盾多的地方去办实事,多到情况复杂、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解难题,时间长了,就能历练出“游刃有余”的能力。

扛起新使命,谱写新篇章,这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新的征程上,我们有想得到的“硬任务”,也有想不到的“急任务”。在江苏现代化建设的大道上,“不请自来”的事情肯定不会少。身为领导干部,要主动加强学习,自觉锤炼本领,有针对性地拉长本领上的短板、弥补经验上的欠缺、克服专业上的不足,积极涵养事到跟前“指挥若定”的能力,更好地担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

作者:杨丽   编辑:曾雪琦
因多种原因,本网站转载、分享、传播的部分文章尚未能与原作者或来源媒体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或来源媒体联系我们,以便我们及时删除。联系邮箱:jsdjt@jschina.com.cn。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