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聚焦 学习新思想 视频讲堂 理论文库 讲师团动态 政工职评 专题
江苏大讲堂 > 热点聚焦 > 正文
多些“近水楼台” 未必“先得月”的清醒
2021-12-20 08:11:00  来源:新华日报

“近水楼台先得月”,这句话用在区域发展中,通常是说区位条件和资源禀赋好的地方,往往能“先得月”,在项目招引或产业发展中优先获得资源或机遇。但实际上,“近水楼台”未必“先得月”,“远水楼台”也未必“不得月”,关键看主观能动性发挥得怎么样。

人们常常看到,有的地方自然旅游资源丰富,可旅游产业却做得不怎么样;有的地方高校云集,可大学生毕业后却不一定留在本地,人才大量外流;有的地方背靠大城市,可相关产业却长期发展不起来,“近水楼台”屡屡“后得月”“不得月”,令人遗憾。相反,也有一些地方,离“月”很远,甚至“八竿子打不着”,却时常“杀出一匹黑马”。比如,从来没有出土过恐龙的常州,却“无中生有”,通过建设恐龙园得了一个“恐龙文旅产业”之“月”;鲁西南小城曹县此前名不见经传,却因为眼光独特、肯下功夫,硬是做成了全国最大的汉服基地。正反两方面的例子告诉我们,得不得“月”,不在于“楼台”之远近,而在于地方之为与不为、善为与不善为。

近水楼台的确是“优势”,但优势不等于胜势,更不等于定势。即便是“近水楼台”,要“得月”也不容易,也要付出艰辛的努力。这些年盱眙龙虾名满天下,盛产龙虾的地方那么多,可为何独独盱眙能够脱颖而出,摘得“中国龙虾之都”这个大“月”?原因在于他们醒得早、起得来、动手快,有一套“独门功夫”,尽管资源条件并不突出,却能够主动发现机遇、找准落点发力,形成独特优势。也有一些地方,尽管“近水楼台”,却陷入“资源诅咒”的怪圈,或者形成一定的先发优势后,便沾沾自喜、盲目乐观,“画地为牢”自我设限,结果“起个大早赶了晚集”,占了先机却失了时机。

近些年来,随着互联网、交通物流等技术的进步,区域发展中的阻碍因素逐渐淡化,“地球是平的”也让“远”“近”的标准发生深刻改变,谁是“近水楼台”,谁是“远水楼台”,已远非昔日概念。近些年来崛起的电商名城,多是一些区位优势一般、经济发展也不太亮眼的地区。尤其是伴随新发展格局的构建,过去依赖远距离海外市场才能发展的地区,现在国内超大市场已能为其提供市场、资金、人才等支持。这些变化启示我们,在互联网时代,不要过于机械地把自己定位为“近水楼台”或者“远水楼台”,很多时候,主动作为,“远水楼台”也能变成“近水楼台”;反之亦然。

得不得“月”,关键在于一个“得”字,说到底,还是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作为、积极有为。得与不得,“月”都在那里,争“月”才能“得月”,否则只能“空对水中月”。在我省,苏南地区作为“近水楼台”的先发地区,如何巩固放大引领优势,苏中和苏北地区如何加快崛起、跨越赶超,这是一个需要在实践中作答的系统性课题。从全国层面来看,我省区位优势独特,有“近水楼台”之便。在新的历史起点进行现代化建设,内外环境错综复杂,发展起来以后的困难和问题一点也不比未发展时少,绝不是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就能“当表率、作示范、走在前”的。只有时刻保持“近水楼台”未必“先得月”的警醒,以争的斗志、争的状态、争的激情,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才能在更高起点推进更高质量发展,在新征程上再塑新优势。

作者:陈立民   编辑:曾雪琦
因多种原因,本网站转载、分享、传播的部分文章尚未能与原作者或来源媒体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或来源媒体联系我们,以便我们及时删除。联系邮箱:jsdjt@jschina.com.cn。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