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也能发展新质生产力。”近年来,我国传统产业探索发展新模式、创新转型升级新路径,取得显著成效。进一步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对于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保障我国产业安全和国家安全等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显著
我国传统产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加速创新以及新型基础设施的覆盖范围扩大、使用成本降低,许多前沿技术广泛渗透到纺织、服装、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并与之深度融合,推动传统产业的产品设计、生产流程、业务模式等全面改造,转型升级成效显著,成为培育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的重要引擎。
产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摇篮”。近年来,我国传统产业不断强化创新平台建设,产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特别是通过广泛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制造技术,工业机器人、自动化流水线等智能装备得到快速普及,创造出智能工厂、“黑灯”工厂等生产模式,成为培育、积蓄经济发展新动能的重要力量,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了广阔场景。例如,有的钢铁企业通过数字化改造,实现了生产数据实时采集分析,优化了生产工艺,显著降低了能源消耗和运营成本;其从事信息化建设的子公司,在推动钢铁生产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全流程的数字化解决方案,逐步从传统钢铁企业转变为领先的数字化企业。再如,有的建材企业应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不仅把劳动生产率提升了50%以上,而且极大提升了产品质量。
绿色转型发展加速,为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积极贡献力量。近年来,绿色发展已成为传统产业提升竞争力、构建新优势、培育新动能的战略选择。节能降碳技术装备得到广泛应用,新型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提升,绿色制造成为传统制造业发展的新模式。例如,氢气是原油加工的重要副产品,具有终端零排、用途广泛等优势。有的石化企业大力探索富余氢气资源的收集、提纯、压缩和储运,不仅实现了炼化过程中的碳减排,而且提升了炼化产业链的经济价值。又如,纺织行业碳排放较高的原因之一在于传统纺织原料与石油化工有着密切联系,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大。有的纺织企业利用新技术开发出了可自然降解的醋酸面料,同时以数字化技术推动印染工艺转型,既实现了节能减排目标,也提升了产业附加值。
集群化和平台化快速发展,成为提高产业效率和安全的重要支撑。产业在地理空间上的集群化发展和网络空间上的平台化发展,提高了各类要素的集聚和集约化利用水平,促进了企业之间的协同合作和生态建设,提升了产业的安全和创新发展水平。一是传统产业转型成长为先进制造业集群,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快速发展。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已公布的两批200个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中,涌现出一大批在本地资源禀赋、传统产业基础上形成的优势产业集群。二是产业互联网和商业互联网平台成为传统产业转型新范式。一些传统制造业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传统制造业企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一些商业互联网平台吸引了大量传统制造业企业进驻,这些企业积极探索以销售数字化牵引传统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三是涌现出一批龙头企业、链长企业,有力带动了传统产业转型发展以及重要产业链的安全发展、创新发展。特别是在粮食、能源、化工、机械装备等传统产业中具有优势的中央企业,勇当产业链链长,通过需求牵引、创新供给等多种方式,提高产业链上中下游配套水平,使传统产业链集聚转型效能显现,并在产业竞争中主动融入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推动了全产业链的整体转型升级。
改造升级传统产业的有效路径
梳理总结改造升级传统产业的有效路径,大致可以归纳为3种类型。
一是通过开发高技术、高端化产品实现传统产业跃升。传统产业的产品技术含量、附加值往往较低,但新技术的创新应用和市场需求结构持续升级等,推动传统产业从生产低技术、低附加值产品向生产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转变,从而实现转型升级。以钢铁产业为例,“手撕钢”(钢材厚度控制在0.025毫米以下,直接用手就能轻易撕开)是中国制造迈向中高端的缩影。几年前,我国钢铁企业成立了“手撕钢”创新研发团队,攻克了轧机设备、轧制方法等几百个技术难题,先后研发出厚度为0.02毫米、0.015毫米、0.012毫米的“手撕钢”,不仅刷新了“手撕钢”的世界纪录,满足了折叠屏手机的生产需求,还成为国防科技、航空航天、精密仪器等领域不可或缺的材料。正是在技术进步和产品创新过程中,相关企业实现了从传统钢铁企业向先进制造业企业的转变。除此之外,化工领域的新型塑料、家电领域的智能家电等,都是传统产业通过技术创新推出新产品,最终形成新质生产力的生动案例。
二是通过传统技术和新兴技术的融合创新、再造传统产业生产流程和工艺技术实现产业转型。传统产业之所以“传统”,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生产技术、工艺流程老化,生产效率较低。然而,通过应用新技术、推动传统技术迭代、促进新技术与传统技术融合创新等,可以帮助传统产业实现转型升级。以煤炭产业为例。千兆光网、第五代固定网络等新技术的应用,推动煤炭产业的网络基础设施改造升级;人工智能、智慧相机、智能测量、大数据等新技术广泛应用,使很多煤炭企业从开拓、采掘到洗选、运输、安全保障各个环节都实现了智慧化,过去脏、苦、险、累的井下工作如今可以坐在明亮的调度指挥中心完成,矿工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得到改善。2023年6月,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全国煤矿智能化建设典型案例已达80项,展现了煤炭产业深度转型发展的生动画面。
三是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和传统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实现产业升级。长期以来,我国传统产业大都处于“微笑曲线”底部的生产制造环节。随着新技术的应用,我国很多传统制造业通过商业模式再造成功转型,实现了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攀升。以工程机械产业为例,很多企业运用工业互联网、5G、射频识别等技术将各种设备连接起来,获得实时在线数据,通过网络协同和数据智能为客户提供设备健康管理、操作模式评估优化、工程施工信息服务等增值服务。这不仅有效缩短了工程师响应时间,提升了服务效率,而且推动很多企业实现了从卖产品到卖服务的转型,成为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的典型。
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着力点加快改造升级传统产业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一项系统工程。在看到我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应看到其与高质量发展目标、与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进一步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充分发挥我国制度优势,激发产业内生动力,以科技创新为重点,补齐传统产业供应链、创新链、产业链短板,建立上中下游互融共生、分工合作、利益共享的一体化组织新模式,因地制宜推动传统产业技术范式与经济范式协同转换,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进一步深化认识,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要摒弃传统产业就是落后产业、“两高”产业、低附加值产业的错误认识,把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作为改造升级传统产业的方向,把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作为调整经济结构、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鼓励各地、各类企业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目标,探索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模式,推进传统产业集群数字化、智能化改造,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和数字化服务企业打造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服务平台,为行业内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服务。
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良好环境。进一步深化改革,强化产业转型发展政策的系统性和集成性。清理对传统产业“一刀切”的各类限制性政策,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在产业政策方面,强化鼓励创新的政策导向,优化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积极打造传统产业共性技术平台和转型升级平台,引领带动全行业转型升级。进一步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鼓励各地加快推动传统产业集群、产业园区升级发展。支持传统产业在国内梯度转移过程中转型升级发展,支持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开展国际产能合作。
强化新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与扩散,拓展改造升级传统产业的路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改造升级传统产业,鼓励传统产业结合转型升级实际和技术变化趋势加大创新投入,从补齐短板和突破瓶颈入手,加强新技术在传统产业的推广应用,解决转型升级中的“卡脖子”问题。鼓励链长企业等发挥技术供给、产业链协同等方面的作用,以链长企业的深度转型升级带动全产业转型升级。鼓励传统产业积极利用先进技术提升自身创新能力和整体安全水平。在传统产业中大力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构筑发展新动能,实现产业总体竞争力提升。
(曲永义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