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多维度发力,进一步强化技能人才的价值激励导向。提高技能人才相关待遇,拓宽技能人才职业发展空间,改进激励机制,激发其创新创造活力。还要做好技能人才生活、就医等方面的保障工作。
前不久,广州市发布2024年第一季度“最缺工”的30个职业排行,排在第一位的是其他生产制造及有关人员,这已是该职业连续五个季度在“最缺工”排行榜中排名前三,反映出技能人才在广州劳动市场的稀缺程度。
这种情况并非孤例。据统计,目前我国拥有近9亿劳动年龄人口,技能人才总量超过2亿人,占比约22.22%,其中,高技能人才超6000万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2023年企业薪酬调查信息显示,不同等级技能人才的工资水平都有一定幅度的提高,这表明对技能要素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
不过,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技能人才工资收入水平的“绝对值”仍低于管理和技术人才,这导致了一些年轻人不愿意学技能、去工厂、进车间。针对此,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曾印发《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也出台了《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这些政策有力地促进了技能人才待遇的提高,优化了技能人才的成长成才环境。未来,还需多维度发力,进一步强化技能人才的价值激励导向。
一方面,提高技能人才相关待遇。打破技能人才职业发展“天花板”,建立职业技能等级和专业技术职务双向比照认定制度,拓宽技能人才职业发展空间。认识到技能人才薪酬提升和企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的一致性,建立以体现技能价值为导向的技能人才薪酬分配制度,比如可制定高技能人才年薪制、股权期权激励和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等办法。充分考虑企业的组织架构、职位体系、定岗定编、岗位评价、薪酬分配、绩效管理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实际,使技能人才薪酬分配与职业发展通道相衔接。在岗位评价、绩效考核和津贴补贴设置等环节中,体现对技能要素和技能人才创新性劳动的认可,实现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让技能人才获得更多“真金白银”。
另一方面,按照政策规定为技能人才提供落户、住房、子女入托入学、医疗社保、职业培训、劳动时长等方面的保障,使其能潜心磨砺技能,努力提升自身水平。发挥主流媒体的舆论阵地作用,以展览、讲座、优秀文艺创作等形式宣传技能人才队伍中的先进事迹,突出技能人才的地位和作用。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打造国家重视技能、社会崇尚技能、人人尊重技能的技能友好型社会,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加入技能劳动者队伍。
此外,还要改进激励机制,激发高技能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对为国家经济发展和重大战略实施作出突出贡献、具有高超技艺技能和一流业绩水平并长期坚守在生产服务一线的高技能领军人才,切实加强服务保障,提高待遇水平。还应为这类人才提供更多参与经营管理决策的机会,提高其在重大生产决策、重大技术革新和技术攻关项目中的话语权。将符合条件的高技能人才纳入地方人才奖励表彰范围和政府高层次人才计划,支持开展相关的人才研修交流等活动,增强其职业认同感和荣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