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聚焦 学习新思想 视频讲堂 理论文库 讲师团动态 政工职评 专题
江苏大讲堂 > 热点聚焦 > 正文
扎根沃土,当好新时代“兴农人”
2025-02-15 09:12:00  来源:新华日报

□ 本报记者 朱文军 史伟 吴琼

鱼米之乡江苏,“新农人”天地广阔。2月14日下午,宿迁骆马湖畔,一场别开生面的“新农人”座谈会召开,全省13位“新农人”代表畅谈扎根农村的艰辛历程,分享建功立业的可喜成绩,直言未来发展的意见建议。

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寄语江苏“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上走在前”。“当时,我向总书记汇报扎根‘三农’当好新时代‘新农人’。总书记亲切教导鼓励我‘像魏巧这样的同志到农村去,很好!这方面国家要有一些导向,有一些政策支持。’总书记的勉励给予我们新时代‘新农人’巨大鼓舞。”江苏润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魏巧在座谈会上第一个发言。

江苏诺亚方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戴飞,从苏州园区白领,转身成为家乡常州的“泥腿子”,从单一养殖到“种业+全产业链”,从传统养殖到“渔光一体”绿色模式,让螃蟹产业焕发新生;泰兴市织梦蔬菜瓜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费琳琳将现代化营销经验和理念应用到农产品销售中,2024年营业额突破1.2亿元,带动1800名农民在家门口就业;创兴德(淮安)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95后陈杰,子承父业种植芡实,发展出全国最大芡实单体种植基地;苏扬(扬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西伟,2024年累计销售苏产软米5万吨,带动农户增收超3000万元,实现“种好粮就能卖到好价钱”……这些“新农人”新在何处?新在新产业、新业态、新理念、新模式。如今,越来越多的“新农人”,逐“数”向“智”成为“兴农人”,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显身手。

“新农人”徐善金,以鸽业为核心,让小鸽子“孵”出大产业。他所在的南京东晨鸽业有限公司,将研究成果和先进养殖技术无偿传授给返乡创业青年、农户和合作社,回收他们的产品进入公司销售平台进行统一包装和品牌销售。他深耕鸽业产业,延伸至育种、养殖、食品加工、生物医药等领域,致力于打造全产业链的创新平台。他联合孵化企业、村居及农户成立联合体,由公司提供全方位“五个全流程”服务,有效减少500余户养殖户的市场风险,户均年收入达18万元。

江苏苏洪农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曾嬿,从第一家“苏洪鲜食”门店起步,在省内开设24家直营连锁品牌门店。在海门自建2000余亩特色果品种植基地,通过产业联动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先后带领6930名农民致富,企业年营业额也从数万元增长到上亿元。

来自江阴市申港三鲜养殖有限公司的郑冰清,是一位在渔业一线奋斗的95后“新农人”。她聚焦水产种质资源创新和恢复,建立“冰清”品牌,吹响“长江三鲜区域公共品牌计划”新号角。目前累计培训养殖户2500余人次,60多名渔民直接受益,户均增收10.6万元。

座谈中,一位位“新农人”结合实践探索,围绕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特色产业、强化金融扶持以及加强服务保障等方面提出诸多具体意见和建议。

江苏泗水良农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潘裴坦言,新农村建设现在短板就是缺人、缺年轻人,更缺能安心扎根乡村创业的年轻人。“我们需要更多、更细致的政策尽快出台,例如‘新农人’创业失败保障计划、‘新农人’榜样培养、贷款资金优先优化政策等,把人留住、把人才留住。”

苏州花语吴娘园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徐峻育称自己是一个“花田守望者”。2009年大学毕业后,他回乡接过母亲的花剪,从事传统花卉产业生产。他建议由农业农村部门牵头,组建花卉产业创新联合体,整合种质资源、智能装备、文创设计等要素,打造区域公共品牌。

江苏沃田集团股份公司董事长徐烨在连云港市赣榆区从事蓝莓种植15年,她建议加大产学研结合的种业创新体系建设,开展智能育种和数据库建设等技术研究,促进蓝莓种业创新发展,提升蓝莓种业国际竞争力。

投身农村、深耕农业、致富农民,“新农人”们纷纷表达扎根农村志向决心和振兴乡村的美好憧憬,在春意渐浓的美好时节汇聚成一曲动听的“春之声”。

编辑:王晶枫
因多种原因,本网站转载、分享、传播的部分文章尚未能与原作者或来源媒体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或来源媒体联系我们,以便我们及时删除。联系邮箱:jsdjt@jschina.com.cn。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