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当前经济形势与2024年经济发展展望
2023-12-25 18:32:00  来源:江苏大讲堂

嘉宾:江苏省创新经济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南京师范大学创新经济研究院院长 蒋伏心

宣讲重点:

一、当前经济形势

2023年前三季度,我国GDP为91302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2%,经济持续恢复向好。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6374亿元,同比增长4.0%,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0%;第二产业增加值353659亿元,同比增长4.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1.9%;第三产业增加值502993亿元,同比增长6.0%,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3.0%。

当前经济内生动能不足,预期较为低迷,或可期待更多扩需求政策。

经济波动产生的原因:

1、内生动力不足

——支柱产业增长乏力,如房地产

——制度原因,企业缺乏积极性,资金外逃

——对未来预期不强

2、外部条件变化

——国际分工条件发生变化

——地缘政治原因

大方向: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关系我们在未来发展和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

把扩大内需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机结合起来

重实业、 强产业、兴人口、扩内需。

二、2024年经济任务与展望

2023年12月11日至12日,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对于2023年的经济表现总体满意,认为“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着力扩大内需,优化结构,提振信心,防范化解风险,我国经济回升向好。

同时也对困难和挑战有足够的正视,认为“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

2024年的工作目标: “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三个方面,以此来“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总基调: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

2024年九项重要工作:

1、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2、着力扩大国内需求。要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3、深化重点领域改革。4、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5、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6、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7、推动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8、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9、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三、新质生产力:新发展阶段的基础

1、准确认识发展阶段的重要性

土地革命、持久战、新民主主义阶段、战略机遇期、创新驱动、百年未遇之大变局、新质生产力

2、新质生产力的提出

2023年9月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哈尔滨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时说,“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

3、两大关键产业

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十四五”规划纲要里,在“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一章中提到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

国家未来产业:在“十四五”规划纲要里,有一节是“前瞻谋划未来产业”。未来产业则包括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

4、如何认识新质生产力

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生产力是全部社会生活的物质前提,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经济基础”。

生产力进步的速度:原始社会, 10万年为单位,农耕社会,以百年为单位,工业革命以来,以10年为单位。信息化时代,以年和月为单位计算。摩尔定律显示,集成电路上可以容纳的晶体管数目大约每经过18个月到24个月就会增加一倍,同时价格下降一半。

5、新质生产力核心是先进制造。

制造业是一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决定性因素,是国际竞争的关键领域。新质生产力是科学技术在产业中应用的现实体现,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创新驱动是实现“新质生产力”的充要条件。新质生产力的本质,是依靠科技创新实现对传统生产力的系统化再造。

现场提问:

问题一:为什么对我国的未来发展要充满信心?

问题二:为什么说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问题三:新质生产力时代提出哪些新的要求?

 

完整视频收看,请点击:

https://djtsc.jschina.com.cn/login

编辑:黄慧敏
姓名:
电话:

需求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