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江苏省作家协会专业作家 薛冰
宣讲重点:
一、春节,是中华民族历史最为悠久、内涵最为丰富、庆贺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
二、传统节日的两大系列
春节,元宵(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七夕,中元,中秋,
重阳,下元,冬至,腊八,送灶,除夕等。
分属两大系列:
节气系列:立春,清明,立夏,冬至,与太阳历相关,自然规律,日期稳定。
节令系列:春节,端午,七夕,重阳;上元,中元,下元等。与太阴历相
关,人为选择,日期易记。
三、研究中国节日,需了解中国历法
中国最初的历法,就是一种阴阳合历。
月亮圆缺容易观察到,以月亮圆缺周期为“月”的单位。
农业生产必须注重气候变化,以太阳运行周期(两次通过春分点)
为年的单位(即回归年、太阳年)。
354-365。以闰月协调两者关系。
四、二十四节气
冬至白天最短,春秋时代已测出冬至的准确时刻,并以冬至作为一年
的起算点,两次冬至之间的时日为一年。夏至,春分,秋分的确定。
西汉刘安《淮南子·天文训》中,首次完整列出二十四节气,仍以冬至
为首。
冬至是非常重要的民俗节日。唐代称冬至为“亚岁”,冬至前夜
称“冬至除夜”。
俗谚:“冬至大如年”。十一月称冬月。入冬进补,豆腐与母鸡。
五、春节的传承与变化
名称变化:年,岁,载。新年,元日,元旦。1912年:春节。
1949年:春节;公历元旦。
古代有立春节,简称春节。古文献中春节实指立春,另有风俗:春牛。
“双春”与“无春”,立春不作为新年起始。
时期变化:汉武帝时规定,以农历正月初一为新年,沿续两千多年。
秦以农历十月初一为岁首。周:冬月初一。商:腊月初一。夏:正月初一。
六、冬至、腊八与送灶
农业社会,春种夏长秋收冬藏。冬至开始休整。以后逐渐缩短,
“过了腊八就是年”。小年。近现代生活节奏更快,从送灶开始。现在从除夕开始。
忙年歌: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写福字;二十五,扫尘土;二十六,割大肉;二十七,杀小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对联贴门口;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扬州:“十七十八,越扫越发。”
七、除夕团圆,辞旧迎新
腊祭,新旧交替之际祭祖、祭神。腊月。秦汉时腊祭日已定在元旦前一日。
除夕,逐除疫病之夕。桃符辟邪。画鸡驱鬼。守岁,延寿。
辞旧迎新。贴门神、春联。祭祖先,挂喜神。接灶神。团圆饭:冷盘下酒,火锅。各种吉祥语:安乐菜,合欢汤,吉祥果,如意糕。鱼,连连有余。
辞年守岁:家史,果点;游戏:升官图,打麻将。压岁钱。赈济穷人。
八、初一拜年
子夜鞭炮、烟花。天明拜祖先、拜众神、拜长辈,平辈互拜。新衣新鞋。
“开门炮仗”,连放三枚,“三元吉利”“连中三元”,“事事如意”“福禄寿喜”,“五福临门”,“六六大顺”。
亲友拜年。待客礼节:赤豆、鸡蛋、青果。拜年释旧嫌。单位团拜。
饮食:北方饺子,面条,小米年糕。“年年高”。南方糯米年糕,元宵。春卷。
禁忌:扫地倒垃圾。打碎器皿。吃粥、泡饭。借物。不吉利话。“百无禁忌”。
九、接财神:后起的年俗
财神赵公明,《封神演义》所封,部下有招宝、纳珍、招财、利市四神,“五路财神”:文、武、义、富、偏,东南西北中。明中后期商品经济发达的产物。
北方初二。南方初五。商家接财神后才开门营业。争放鞭炮,比早,比多。
十、初七人胜节
人的生日,以天气阴晴占灾祥。
初一至初六,鸡、犬、猪、羊、牛、马,“六畜兴旺”。
《荆楚岁时记》:“正旦画鸡于门,七日帖人于帐”。
最初挂鸡、画鸡以辟邪。后以初一为鸡生日。
健身活动:登高,拔河,足球,秋千。
十一、元宵花灯,灯会灯市
元宵节,吃元宵。北方滚元宵,多甜馅。南方包元宵,甜、咸、荤、素都有。
唐代观灯,解宵禁三夜。宋五夜。“十三上灯,十八落灯”。永乐十日假。
龙灯。锣鼓。灯谜。灯会与灯市,相辅相成。促进消费。
正月十六:走百病,走三桥,摸门钉,爬城头,踏太平。
过年的又一高潮,也是结束。
十三、生肖年就是农历年
天干、地支纪年。十二地支各配以相应动物。
各种关于丰歉灾异的传闻,没有科学依据。
了解民俗节日的来龙去脉,充分理解其文化内涵,使继承与弘扬不致成为一句空话。同时总结节日风俗的发展规律,顺应时势地归纳升华出今天的新节俗,以丰富民众的节日活动。
现场提问:
问题一:春节和元旦这两个节日名称的来历?
问题二:有人说现在“年味”越来越淡了,是什么原因?
问题三:现在年轻人过年很多活动不同于传统年俗,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完整视频收看,请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