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法治精神为防控疫情护航
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此次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正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重大考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持全国一盘棋,统筹布局,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发力,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为疫情防控工作有序开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如今,在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秩序加快恢复和国际疫情紧张蔓延的局势下,不仅要继续发挥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坚决打好依法抗“疫”阻击战。
强化党的领导,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疫情防控的阶段性胜利充分彰显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的治国理政能力,同时也证明法治是党治国理政的根本方式,是应对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重要手段。
观局势,定谋略。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部署,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强调“疫情防控越是到最吃劲的时候,越要坚持依法防控,在法治轨道上统筹推进各项防控工作”。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纵观全局,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中央指导组深入防控一线,评估形势,把握方向;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统筹协调,强化决策执行,积极有效地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各级政府科学审慎决策,特别是根据疫情的发展变化,及时对管控措施做出动态调整,分区分级分类实施精准防控,做到措施跟着疫情走,始终保持应急处置措施与疫情防控任务相适应。
察民需,保民生。疫情爆发以来,各级政府始终践行“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的理念。一方面,切实解决群众实际困难,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所需,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中小微企业,在金融、财政税收、社保、审批等多方面给予实际支持,帮扶企业度过困难时期。另一方面,从中央到地方依法做好疫情报告和发布工作,及时发布权威信息,按照法定内容、程序、方式、时限,及时准确报告疫情信息,遏制谣言传播,稳定社会秩序;对涉及疫情防控的民生民需方面的问题,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定期召开新闻发布会,主动回应群众关切,解决群众困扰,用真相击碎谣言,稳定民心,保障疫情防控工作依法开展。
依法治“疫”,夯实战“疫”法治保障
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有序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着力把法治保障的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疫情防控的工作优势,为疫情防控工作保驾护航。
及时立法。疫情发生以来,中央以及各地审时度势,补齐短板,相继出台各项与疫情防控相关的法律法规,围绕疫情防控矛盾焦点完善制度设计,充分保障了疫情防控工作的制度供给。关注防控一线的医护人员、基层工作者、困难群众、儿童等特殊群体,聚焦复工复产、抓春耕、稳就业等方面,共制定党内法规8项、行政法规9项;就依法惩治妨害疫情防控违法犯罪和妨害国境卫生检疫违法犯罪问题制定文件以及相关典型案例的司法解释性文件15项;制定其他有关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的部门规章1000余项。各级地方政府抓紧抓实抓细各项疫情防控工作。截至二月底,针对疫情防控工作发布地方性法规78项、地方政府性规章60项、地方规范性文件7000余件、地方司法文件587件、地方工作文件3500余件、行政许可批复29项。
从严执法。依法开展疫情期间的执法工作。相关部门认真梳理疫情防控工作涉及的法律法规及应对疫情的各项制度措施,为行政执法机关严格执法提供法律准绳;公安机关认真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始终保持严打高压的态势,对各类扰乱医疗秩序、防疫秩序、市场秩序、社会秩序,以及非法捕杀、非法交易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等违法犯罪活动从严从重从快打击处理,对典型案例及时曝光以警示公众;行政执法机关严格按照法定的处罚种类、幅度进行裁量,公正执法。截至2月24日,全国公安机关先后查处涉及疫情的各类违法犯罪案件2.2万起,刑事拘留4260人,为疫情防控创造了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智慧司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及时化解疫情防控中出现的苗头性、趋势性问题,依法严惩扰乱医疗秩序、防疫秩序、市场秩序、社会秩序等违法犯罪行为。针对疫情防控隔离的新形势,按照最高人民法院的统一部署,各级法院积极调整,整合资源,利用智慧法院建设成果,推动建立在线立案、在线调解、在线庭审、在线送达等多点发力机制,确保疫情期间审判执行工作及时稳妥开展。自1月20日至2月19日,全国法院在线受理立案申请22万余件,在线立案14万余件,在线开庭审理案件3万余件,在线调解5万余件,有效电子送达诉讼文书31万余次,共审结案件44万余件。正是借助互联网司法服务平台,人民法院通过在线方式及时高效公正审理了涉及疫情防控、经济运行、社会安宁等的大量案件,依托信息技术突破疫情阻隔,让公平正义“触手可及”,保障社会大局稳定和经济平稳运行。
加大法治宣传,营造依法科学有序的防控氛围
国内疫情传播基本阻断,离不开党和政府强有力的领导以及全体民众的积极配合、理解与支持,离不开依法科学有序疫情防控氛围的营造。
依托行业部门宣传。根据“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机制,各疫情防控执法部门纷纷开展有针对性和精准化的防控知识宣传、行业政策宣传等工作。通过现场执法解说、曝光典型违法案件等方式,在依法防控疫情中精准普法,切实履行疫情防控普法宣传责任。如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推出《依法战“疫”》系列普法动漫宣传片,结合真实案例为群众解读疫情防控工作中的热点问题。
开展基层法治宣传。基层党员干部化身居民服务员、政策法规宣传员、情绪疏导员,通过张贴发放疫情防控宣传单,利用社区电子屏、乡村大喇叭、村微信群等方式大力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提高居民法治意识,引导群众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法律从业者关键时勇担当,提供线上公共法律服务,对疫情防控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解读、答疑和指引,充当依法防控的“参谋员”、法规政策的“讲解员”、矛盾纠纷的“调节员”,为疫情防控工作沿着法治轨道顺利进行提供强大的后援支持。
李旭(作者单位:中国法治现代化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