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信号塔 守护一个人
庚子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为了抗击疫情,无数战士奔赴一线。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抗疫阻击战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人和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每一次救援保障中都展现得淋漓尽致,而这一次,这样的感人事迹就发生在我的身边。
疫情期间,学校开展了在线学习。在此期间,一位每天攀登到雪山顶找信号上网课的女孩“火”了,她叫斯朗巴珍,是我的同学。视频里的她坐在山顶的石头上,正在低头上网课,地上是皑皑白雪,抬头是茫茫雪山。在这静悄悄的空旷地,她一坐就是4个小时。在全校上下为斯朗巴珍这样的同学群体感动、心疼的同时,国家、社会、学校和师生的共同努力让他们的境遇迎来了转折。中国移动西藏公司昌都分公司了解此事后,连夜紧急组织人员和物资,为斯朗巴珍解决上网课的问题。从昌都市区到波格村虽然只有80公里的路,但由于连日降雪,山区道路冰冻打滑,工人们走了近6个小时才赶到了斯朗巴珍的家里。新基站建设成本在20-30万元之间,后续的维护成本也很高,单独为一个偏远村庄建一个新基站,其通信收入或许连基站的电费都不够,虽然不符合商业逻辑,但大家还是义无反顾地做出了决定。道路不通,车辆上不去,工人们人挑肩扛,将一百多公斤的设备搬运到山上。2月27日,在新闻报道后的7天后,波格村第一台中国移动4G基站正式开通,当斯朗巴珍出现在4G信号满格的视频画面时,屏幕后的工作人员、学校师生、媒体人员全体起立,鼓掌欢呼!这之后,共青团中央通过斯朗巴珍的事情,发起了“一起学习,希望同行”希望工程特别行动,为疫情期间像斯朗巴珍这样不能实现在线学习的学生群体提供公益服务,3000名受疫情影响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青少年从中受益。
山上的雪,是严寒的;地上的石头,是冰冷的。但是,当网络信号接通的那一刻,斯朗巴珍的心充满了温暖。“为一人建一塔”,“因一人助全国”,这是我不曾想过的援助,是我们不曾期望的帮扶,但它真的发生了,就在我们伟大的祖国。斯朗巴珍是幸运的,因为她生在了中国,有一个强大的国家站在她的身后,有一大群人在为了青少年的发展不懈努力。当其他国家和地区公民的生命还不能受到保障的时候,中国已经制定了一系列方案应对疫情的发展,让我们不再感到恐惧,可以抽出更多的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斯朗巴珍是幸运的,因为国家和人民站在她的身旁,为她建起的不只是一座信号塔,更是她内心的一座灯塔,这座灯塔将会指引着她朝着更远的道路前进。
在疫情面前我们看到了华夏儿女的风采:不顾生死冲锋在一线的医护人员、军人、志愿者,让我们动容;克服困难,只为获得知识的斯朗巴珍让我们叹服。国难当头,无数渺小的“我”成为盔甲战士,在各行各业散发着光和热。我们虽然不能冲锋在战“疫”一线,但是作为时代的生力军,我们要时刻明白自己肩负的责任。习近平总书记“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胸怀理想、志存高远”的教诲,我将永远铭记在心,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陶思颖(作者单位: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