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共筑网络安全“同心圆”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全面加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网络安全事关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深刻影响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等各领域安全。近年来,淮安市淮阴区以“三抓”为主轴、“五进”为抓手,调动各方积极性,共筑网络安全“同心圆”。
抓住宣传阵地建设牛鼻子。区委网信办牵头在区团委、教体局、公安局、妇联、工会等11家单位设立网络安全宣传员,建立一支不离单位、不离本职的网络安全宣传骨干队伍。在区委统一部署下,宣传员除组织所在单位参加全区网络安全宣传周等集体活动,还组织网络安全“校园日”“电信日”“法治日”等主题日活动。
抓好网络安全宣传常态化。创造性地开展网络安全宣传进社区、进机关、进网吧、进校园、进企业“五进”活动,营造文明上网、安全用网的浓厚氛围。活动坚持采用小型化、灵活性、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主题图片展、亲子座谈会等提高开放度与群众参与度。
抓牢共享共防共筑“同心圆”。举办全区网络安全应急演练、知识大赛、技能大比武等,把过去由专业部门唱“独角戏”变成社会各界“同台唱戏”。在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期间,全区1600多名教师、12万多名学生、1000多名市民参与现场活动,在线答题5000余人,掀起网络安全宣传热潮,合力共筑网络安全“同心圆”,让广大群众在网络空间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下一步,淮阴区将在制定分类标准、完善综合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等方面下功夫,加强网络空间治理,从而织密网络安全的“防护网”。
尽快实现上下联动分类标准的制定。在目前的判断信息内容是否违法违规的基础上,建立“底线、红线、高压线”等不同标准,形成统一的网络空间价值管理框架。对不同类型的网络内容进行技术处理,识别出正能量的网络内容,对优秀网络内容进行技术上的推送、分发支持,放大正能量的发声效果。将用户对内容的评估纳入分类的标准中,把用户的实际感受和对内容质量评价纳入信息分类的评估中,鼓励用户对违规内容的监督举报,发挥好人民在网络治理中的作用。
尽快实现县区系统综合治理体系的融合。积极将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技术运用到网络治理中,将治理对象从文字、图片扩展到音频、短视频、长视频等领域,减少网络治理空白地带,提升网络治理的覆盖度、精准度。推动网络治理关口前移,强化业务平台治理机制,加强制度、技术、人员等全方位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构建全天候运行、影响迅速的治理体系。
尽快形成“人治”与“机治”相结合的机制。治理技术的速度决定着网络内容的净化效率。为提升网络治理水平,可将“人管”和“技管”相结合,把目前以“天”“小时”为单位的内容处理速度,缩短为“分”“秒”,实现网络舆情管理无真空,及时应对网络内容的快速生产传播。创新网络安全人才培养机制,用好政策红利,整合各方资源,探索建立新时代网络安全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打造强有力的网络安全人才团队。
刘 昶 张红梅(作者单位:中共淮安市淮阴区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