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大讲堂


全面理解“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新要求

“十四五”时期,我国进入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发展阶段,将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构建形成新发展格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大跨越。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提出“在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争当表率,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上争做示范,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的殷切期望,为江苏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提供了战略指引,是谋划推动江苏发展的根本遵循。“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必须系统认识和谋划。

从整体性观念来看,坚持“全省一盘棋”。整体性原则要求人们干事创业立足整体,从整体与部分、整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来认识和把握整体。

其一,从江苏发展所处的阶段性特征出发,全域推进“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从平均水平看,2019年全省人均GDP为123607元,超过中等偏上收入国家水平,但省内各区域发展仍不均衡。“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不是看某一个区域或某一县市,取决于江苏全域“强富美高”整体推进程度。其二,结合江苏区域发展的特点和优势,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发展速度一直较快,在某些领域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如实体经济、产业创新等方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要在全方位实现高质量发展。“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内涵整体要求,必须把着眼点放在全局上,注重整体效益和整体结果。

从立体思维来看,坚持多维度考量。立体思维,就是指主体在认识客体时要注意纵向层次和横向要素的有机耦合、时间和空间的辩证统一,把握客体的立体层次、立体结构和总体功能。既注意了解客体之间的横向联系,又能认识客体的纵向发展,从而全面准确地把握客体的规定性。

一方面,“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包括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它的发展是内敛的、纵向的;另一方面,江苏的改革创新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又是我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一个部分,与其他方面(如其他发达省市)之间还存在横向联系。因此,“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不仅要自练内功,在“强富美高”和高质量发展上取得新突破,而且要对标对表,加强与其他发达省市横向交流和联系。既要关注省内各地改革创新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纵向进展,廓清“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空间定位,使各区域之间的“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统一协调,又要注意在“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过程中与其他发达省市横向联系,从而全面准确地把握“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本质要求。同时,还要有世界眼光,将“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置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分析,用世界眼光审视谋划江苏现代化建设,将“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作为系统整体,多维度考量。

从动态性原则来看,坚持不断探索。动态性原则与辩证法中运动的普遍性规律是一致的,揭示了改革创新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始终处于动态之中,处在不断演化之中。这就要求人们把事物的发展放在多种可能、多种方向、多种方法和多种途径的选择上。

一是在“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过程中,优势和短板都是相对的、动态的。如果能够短板补齐和强化,今天的短板可能会成为明天的优势;如果优势得不到巩固和拓展,今天的优势可能会成为明天的弱项。因此,要用发展的观点审视短板,对标先进水平,着力解决改革发展中的痛点与堵点、产业创新中的“卡脖子”技术、民生中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和共同富裕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补齐短板;用动态的观点看待江苏的优势,对照新发展阶段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加快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构建江苏现代化经济体系、畅通双循环,巩固优势。二是“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没有固定的路径和模式。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个全新的命题,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江苏虽是经济发达省份,但必须摒弃“一招领先就招招领先”的静态思维,抛弃“躺在过去荣耀中等发展”的路径依赖,而应在“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中敢为人先、大胆创新、积极作为。

从“两点论”和“重点论”来看,坚持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协调。坚持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是辩证法“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必然结果。习近平总书记对二者关系作出深刻论述:“在整体推进的基础上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努力做到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本和治标相结合、渐进和突破相衔接,实现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统一。”在践行“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时也应遵循这一方法论原则。

从江苏发展所处阶段的实际出发,实现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协调,须做好以下两个层面的文章。第一个层面,整体推进是重点突破的基础。一方面,在整体推进中确定重点突破的方向。江苏的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领域众多,构建新发展格局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任务繁重。因此,必须从大局出发,在整体推进“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基础上确定不同阶段的重要任务、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如现阶段江苏的现代产业体系构建问题、畅通双循环问题等是关键,必须重点突破。另一方面,以整体推进为重点突破创造条件。必须认识到,当前许多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具有阶段性特征,之所以这些问题还没有解决,是因为整体推进的程度不够高,譬如产业处于价值链中低端的问题,是因为产业创新能力以及创新链和产业链的契合程度整体还未达到较高水准,当现代产业体系发展到一定程度,这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第二个层面,重点突破是整体推进的关键。一方面,以重点突破为主要着力点。“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虽然要兼顾各个方面、各种要素,但须分清主次,把主要精力放在重点突破的主要领域,不能平均用力、“眉毛胡子一把抓”,而须始终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对现代化全局有决定意义的领域。另一方面,必须关注重点领域的重要方面。对重点领域需要解决的问题也不能同等对待,须找准重点领域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主要方面。譬如,就全省范围而言,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是现阶段高质量发展的重点,要解决这一问题首要的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对全省各市县而言,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所面对的重点领域及侧重点又各不相同,必须根据各地区域禀赋和产业发展的实际决定工作重点,在重点领域集中发力,以点带面,整体推进,从而实现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目的。

盛华根(作者系中共江苏省委党校经济管理教研部主任、教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