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党的创新理论的时代“说书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必须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作为一名社区老党员,我以民间“说书”的方式进行理论宣讲,将党的创新理论和中国传统文化结合起来,成为时代的“说书人”。
从读书到说书
我是钟楼区荷花池街道机械一村的居民,是一名共产党员,还是一名1954年入伍的老水兵。退休以后,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多了,我喜欢上了读书,对常州人文历史尤感兴趣,家里收藏了很多这方面的书,常常享受着“悦读”的快乐。然而,“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书读多了,总想跟大家分享自己读书的心得感悟。于是我加入了社区的“书友会”,成为这个老年居民学习交流群众组织的一员。从2007年开始,我主动编写了近40个有关常州人文历史故事的讲稿,到书友会讲给大家听,每次10多分钟,很受大家的欢迎。有的老人说:“虽然是老常州,勿少事体还是头一次听说,讲只好嘚!”
2009年初,由于大家对我讲述常州老故事的认可,社区成立了“青松书场”,我成为书场召集人兼“说书先生”。我并不是说书先生出身,担此重任只好“老来学皮匠”。我先后向原常州评弹团团长周玉峰、志愿军文艺兵评弹老艺人顾君伯、社区民间说书先生朱听法等请教学习。我阅读了大量书籍,理出故事情节,用常州方言编写10多个话本在书场开讲,如《延陵季子》《淹城春秋》《纸城铁人》《文武全才唐荆川》《千古第一文人苏东坡》《布衣宰相刘纶》等。这些题材的话本,既有动听的情节,又宣扬中华传统美德,传递正能量。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是受益人,因为必须细细读书思考、编写话本并烂熟于心才能开讲,这本身就是学习提高的过程。由于我是个老常州,对常州人文历史又“钻”了一下,也算半个“常州通”了,所以我先后受邀加入了常州市地方文化研究会、常州市吴文化研究会、常州市民俗学会,进一步加深了对地方传统文化的学习了解。
从社区书场到道德讲堂
因为“青松书场”这一平台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2010年1月8日,在我所在的社区举办了“荷花池街道道德讲堂启动仪式暨社区凡人善举宣讲活动”。这是常州市最早一批正式开讲的道德讲堂,当时市、区文明办及街道多位领导到场参加活动。我先后宣讲了社区居民道德故事“因为我是党员”和历史故事“抗倭英雄唐荆川”,就这样,我成了全市道德讲堂最早的宣讲员之一。自此,社区青松书场转身成为“道德书场”。
这些年来,我在社区道德讲堂先后采写并宣讲了“因为我是党员”“80岁的党员志愿者”“我活到100岁全靠她”“全心全意孙全全”“这是应该的”“爱管闲事的宣腊春”“爱心构筑快乐老家”“真情拍客”等多个凡人善举道德故事。我在道德故事中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弘扬倡导社会主义道德,通过“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教身边人”,受到社区居民的欢迎,产生了积极的价值引领作用。
2011年2月24日,中央媒体来常州联合采访道德讲堂建设,同年3月13日,《求是》杂志又来常州采访道德讲堂建设,我受邀参加了这两次采访活动,并作了发言。2013年7月,我成为常州市道德讲堂总堂首批5名宣讲员之一,先后在总堂宣讲了3场。2016年9月,我被常州市委宣传部授予“优秀宣讲员”荣誉称号。
从道德讲堂到理论宣讲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这些年我通过民间“说书”和社区“道德讲堂”的方式,积极探索党的创新理论宣讲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有效形式。
根据我国古代经典著作,我编写了既通俗易懂又富含哲理的宣讲稿《<道德经>中的人生哲理》《悟<论语>真谛过快乐生活》《百善孝为先》等。此外,我还专门撰写了《记住辛亥革命》《诚信为本,以义取利》《说文解字话廉洁》《虞舜孝老爱亲》等与常州有关的人文历史宣讲稿,应邀到学校、机关、企业等单位宣讲过几十场。
古语云:“老树春深更著花。”如今,我已退休逾20年,仍积极投身于社会活动和社区建设,担任所在社区党委宣传委员和党支部书记。从读书到说书,从讲述历史传统到传播道德故事,再到理论宣讲,我一边读书,一边采访,一边撰稿,一边宣讲,继续努力发挥着时代“说书人”的作用,并乐此不疲、乐在其中。未来,我还将在创新党的理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方面继续努力,为党代言,为时代发声!
钱孟林(作者系2019—2020年度江苏省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常州市道德讲堂宣讲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