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大讲堂


注重分层分众 提升宣讲效果

党史专题宣讲是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党史知识入脑入心的重要举措,是畅通上下交流、紧密联系基层的有效途径。盐城市积极打造全方位、立体式、渗透型宣讲模式,多层次、分对象、全领域开展各类宣讲活动,增强针对性、实效性,提升感染力、影响力,确保党史学习教育入脑入心。

一、宣讲队伍“全”,齐发力、共参与

专家学者带头讲。充分发挥市委宣讲团宣讲龙头作用,精心遴选政治素质好、理论水平高、宣讲能力强的党史专家、党员教育名师等成立“盐城市基层理论宣讲联盟”,严把方向导向、准确把握史实,分级分层、分时分众系统宣讲党的百年奋斗史,既讲好党员干部“大课堂”,又讲好基层群众“小课堂”,让广大党员群众从党的百年光辉历程和辉煌成就中汲取智慧力量,增强发展信心,汇聚强大的精神力量。269名宣讲团成员开展专题宣讲621场。

“百姓名嘴”巡回讲。邀请辖区内群众基础好、工作热情高、语言表达力强的劳动模范、道德模范、青年党员、社区干部等“百姓名嘴”组建宣讲小分队,以镇镇建有“百姓名嘴”工作室为载体,开展“百姓名嘴”大篷车红色宣讲镇村行群众性巡回宣讲活动,达到以事说理、以小见大、让党史知识“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宣讲效果。243个宣讲小分队,开展基层宣讲7200余场。

志愿队伍灵活讲。动员“五老”志愿者发挥余热,组建“五老”宣讲团,以老带新传帮带,重点深入全市中小学校,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党史观。从机关、街道、社区、学校、国有企业等单位选拔志愿者充实理论宣讲队伍,打造“铁军小讲解员”、“铁军红”志愿宣讲队等多支特色党史宣讲队伍。通过在红色教育基地、农村文化礼堂、学校小剧场等场所进行志愿宣讲等形式,让更多的人投身到基层宣讲,实现理论政策百姓讲、大众听,打通理论宣讲服务基层“最后一公里”。

二、宣讲方式“新”,接地气、冒热气

“面对面”宣讲有生气。把主题宣讲与集中宣讲相结合,把“精准滴灌”与互动交流相结合,针对不同群体开设不同的宣讲课堂,开展面对面、互动式宣讲。“中国好人”、道德模范等深入机关、社区开设“初心讲堂”,结合自身实际讲述初心故事,传递榜样力量;“百姓名嘴”“五老”宣讲团走进田间地头、大街小巷,组建“板凳会”宣讲团,开展“小板凳”上“大讲堂”系列宣讲,用“乡音”传“党音”;广泛开展“送教进企”宣讲活动,通过劳模领学、讲学,引导职工跟学、践学;以家庭为单位,开展“家庭课堂”活动,在家里听孩子讲故事、讲故事给孩子听,在父母与子女之间建起双向互动渠道,借助“亲人话党史”“亲情助安”活动,将党史宣讲渗入家庭细胞。

点单式宣讲接地气。把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等作为宣讲重要内容,满足广大党员干部群众需求。紧密结合盐城市情和群众身边事例,更新补充授课菜单,按照“既选课题,又选主讲人”的模式,进行“私人定制”。广泛征求党员群众意见,按需设置“党史教育+地方特色+基层需求”宣讲定制“菜单”,以党史为重点,涵盖乡村振兴、绿色发展、农村法律法规知识等17个与基层息息相关的民生课题,侧重宣讲解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中基层党员群众关心的社会治理、养老、医疗、就业等热门话题,最大限度贴近基层、满足需求。

文艺化宣讲聚人气。将创作文艺精品与开展宣讲结合起来,创新“宣讲+演艺”形式,运用盐城特有红色文化资源,自编淮剧《宋公堤》、杂技剧《芦苇青青菜花黄》、舞剧《烽烟桃花飞》、音乐剧《华中鲁艺记》等文艺精品,生动形象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和英雄的故事。坚持用群众语言、地方方言宣讲,把大理论转化为群众听得懂的土语乡音,增强宣讲的趣味性与吸引力。通过小淮戏、顺口溜、数来宝、方言脱口秀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高大上”的理论分解成“小清新”的知识,有效解决理论宣讲形式单一的问题,让基层党员群众听得懂、坐得住、记得牢。

三、宣讲载体“广”,全覆盖、显成效

传统阵地不动摇。充分发挥理论宣教基地、理论大众化示范点、“百姓名嘴”工作室、道德讲堂和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党群服务中心、文化广场、农家书屋等宣讲工作主阵地作用,打造基层宣讲示范点,提升理论宣教基地品牌影响力。精准实施领导讲理论、专家讲党史、骨干讲政策、企业家讲发展、名嘴讲故事、先进典型讲事迹,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网站“六进六讲”活动,把宣讲场所延伸到田间地头、村头巷口、企业车间,通过实地开展“百节党课进机关”“千场宣讲进村居”“我是党员,党史我来讲”“举旗帜、送理论”“党的一百年、百姓来讲演”“光荣在岗50年、退役老兵说”等活动,实现理论宣讲村居全覆盖。

情景课堂烙印记。利用盐城丰富的红色资源,在新四军纪念馆、华中局第一次扩大会议旧址、黄海森林党性教育基地、华中鲁艺抗日殉难烈士陵园等红色教育基地,推出“参观红色基地、聆听革命故事、重温入党誓词”实境课堂,开展“情境式”宣讲,通过讲述英雄的感人事迹和初心故事,追忆峥嵘岁月,赓续红色血脉。创新打造“铁军小讲解员”宣讲队伍,引导青少年传承铁军文化、铁军精神,展示奋发向上的良好精神面貌。在城市社区和机关单位设立“学党史、忆初心”展板,在镇村街道打造“睦邻里、树新风”精神文明宣传一条街,对红船精神、周恩来精神、西柏坡精神、延安精神等党的各个历史时期重要精神和各个时间节点重要事件进行简要叙述,让群众在参观体验的过程中激发学习热情,让宣讲内容走进党员群众心中,留下深刻印记。

云端平台激活力。把握新媒体规律,利用新媒体传播快、受众广的特点,主动“触网”,运用微信、微博、抖音短视频、微课、微文等形式开展理论宣讲,大力宣讲党史知识。积极开设“E起学党史”“每日学习”“百年记忆”等专栏,推送《百炼成钢:中国共产党的100年》、自制“四史”专题微课等视频,及时进行转发点评,让更多人成为党史学习教育的参与者、传播者。建立以“农家听吧”“巴斗小喇叭”等微端宣讲平台,打造“空中流动课堂”,定期定时播放党史、新中国史故事,满足党员群众个性化、多元化的学习需求。开展“云打卡”红色地标活动,组织宣讲员到红色基地开展宣讲,录制成视频在线上播出,引导基层群众自由、自主、自愿点击观看、下载收藏,获得更多的学习空间,全力营造学党史、知党史的浓厚氛围。

张文凇(作者单位:中共盐城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