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聚焦 学习新思想 视频讲堂 理论文库 讲师团动态 政工职评 专题
江苏大讲堂 > 专题 > 学好用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 > 正文
把握全面深化改革方法论的思维底蕴
2020-11-23 15:18:00  来源:《群众·大众学堂》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第六专题系统阐述了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实现新突破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特别是阐释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式、方法。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是与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的改革使命,与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的改革局面紧密相联的一系列思想和观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中的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在新时代改革实践中的具体运用,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方法论的系统性提炼和整体性概括。

深刻理解全面深化改革方法论的核心要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在不断实践探索中推进。”改革开放伊始,邓小平同志就提出解放思想是恢复和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在深化改革的各个关键节点,解放思想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早已成为中国共产党改革方法论的核心。改革越向纵深推进,面临的挑战就会越强,遇到的问题就会越多,需要突破的阻力就会越大,就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解放思想依然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最强音和社会发展进步的强大力量,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中方法论的核心要义。

解放思想是全面深化改革实现新突破的前提。在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这就要求我们从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实际出发,用系统整体的科学态度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从“加强领导,科学统筹,狠抓落实,把改革重点放到解决实际问题上来”的必由之路入手,制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总方针总政策。

解放思想是贯穿于全面深化改革全过程的实践要求。改革向全面、纵深发展,就意味着任何模式和经验都不可能满足实践的新诉求,只有依靠系统整体设计的科学思维,在逐步探索中总结经验、突破向前。在这个过程中,陈旧的思想观念、顽固的既得利益藩篱、强大的习惯势力、复杂的外部环境都是不容忽视的干扰和阻力。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才能“保持战略定力,坚持问题导向,因势利导,统筹谋划,精准施策,在防范化解重大矛盾和突出问题上出实招硬招”,才能找出推动改革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可行方案与有效方法。

解放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的基本精神。历史证明,“只有顺应历史潮流,积极应变,主动求变,才能与时代同行”。在认识改革所面对的国内国外两个“大局”、探寻改革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总结改革的“理论成果、制度成果、实践成果”时,解放思想这一基本精神形成了一系列方法论原则和基本方法。比如,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原则,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原则,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原则;又比如,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扩大开放、全面从严治党、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等基本方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谈论改革时总是强调要将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统一起来,认为在解放思想中才能正确处理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改革发展和稳定等重大关系。事实证明,全面深化改革的深刻变革和伟大实践之所以能够迅速在中国大地展开与推进,关键就是在解放思想上做到了一脉相承又不断发展。

充分认识全面深化改革方法论的基本内容

“非取法至高之境,不能开独造之域。”习近平总书记对全面深化改革的认识具有高度的连贯性和一致性,其目标指向一以贯之,重大部署接续递进。一系列思想观点和重大决策部署中都蕴含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方法论的丰富内容。这充分体现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第六专题,具体概括为“重筹谋、强战略、理关系、显精准”。

重筹谋,就是站在历史维度洞察改革方向,强调宏观思考和顶层设计,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架构、关键领域与核心任务等顶层设计愈发清晰,明确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主轴,凸显了改革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实现了前期中期改革任务与加强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顺利衔接,谋划了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基本路径。

强战略,就是将改革看作一项系统工程,坚持重点论与两点论、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有机统一。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改革的战略目标、战略思维与战略定力问题,强调要在改革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战略性进展。为此,必须坚持全国一盘棋,在凸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整体优势中实现结构优化、制度优势和治理效能。切实通过发挥整体优势,通过系统集成克服体制性障碍,借助协同高效克服机制性梗阻,继而加快政策性创新。坚持改革的各领域、各要素、各方面实现结构功能耦合,实现改革举措的有机衔接、融会贯通。

理关系,就是在关系结构中优化问题的解决方案,在正确处理重大的改革性关系中激发社会活力、克服发展阻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从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中把准改革脉搏,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规律,特别是要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只有科学合理地统筹改革中的主要关系,才能真正实现优化、系统、高效的改革目标。例如,在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就专门指出要把握和处理好“统和分的关系、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的关系、大和小的关系、优化和协同的关系”,理解和把握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避免“单向度”的片面约束,实现“多向度”的科学统筹。

显精准,就是能够在艰难险阻中勇于迈坎,牵住改革的“牛鼻子”,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继续推进改革,就要集中力量打攻坚战。在这里,精准就是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在重要领域、重要任务、重要试点上抓关键主体、关键环节、关键节点,在“干一件成一件”前提下实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成效。例如,在经济结构调整的大局下,产业政策要“精准”,就是要准确定位经济结构性改革方向,发展实体经济,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激活存量增长动力,着力补齐短板,加快绿色发展,积极利用外资,积极稳妥扩大对外投资。事实证明,精准施策,方可巧啃“硬骨头”、妙渡“急流险滩”,科学而艺术地强势推进各项改革。

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方法论的鲜明特征

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第六专题中,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强调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分析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及其他问题时,特别强调改革方向的正确性和改革环境的复杂性,以及党对改革的领导。因此,方法论问题自然就成为过“改革之河”的方法之“桥”或“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方法论具有以下三个鲜明特征。

科学性与实践性相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方法论植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改革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的新发展,将科学性和实践性有机统一于全面深化改革新突破的总体谋划和具体探索,是中国共产党在治国理政过程中形成的科学方法体系的重要内容。这就决定了它的真理性与科学性。与此同时,科学地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要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及时回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廓清困扰和束缚实践发展的思想迷雾,将改革实践形成的经验和成果持续转化为“创造伟力”,既通过提出并贯彻正确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带领人民前进,又从人民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获得前进动力。

本根性与创造性相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以固本为根基,以拓新为抓手,二者紧密结合,是改革不断实现新突破的重要保证。固本的轴心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轴线是以人民为中心,轴承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轴带是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拓新是在改革发展形势深刻变化的条件下,通过疏通与克难实现突破和引领,在体制性、机制性、政策性的补短扬长中激发整体活力。固本拓新是改革的“利器”,前者是武器的精巧设计与优质材料,后者是武器的环境适应力与持久有效性,二者有机统一方能相得益彰。

历史性与前瞻性相统一。历史性是一个时空性范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前进道路上,要有“问题意识、时代意识、战略意识,用深邃的历史眼光、宽广的国际视野把握事物发展的本质和内在联系,紧密跟踪亿万人民的创造性实践,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弄通这一切,是改革从哪里来、现在何处、将向哪里的“金科玉律”。与此同时,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坚持用时代发展审视自己,以强烈忧患意识警醒自己,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完善自己”。对于改革总是思考在前、谋划在前,在大局前景中强调担当作为,在科学预判中增强战略定力,在形势发展中突出问题导向,在趋势导引中实现统筹谋划,具有前瞻性。在这里,历史性与前瞻性是在“敢为天下先、敢闯敢试”和“积极稳妥、蹄疾步稳”的统一推进中实现的。

亓 光(作者系中国矿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编辑:张理
因多种原因,本网站转载、分享、传播的部分文章尚未能与原作者或来源媒体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或来源媒体联系我们,以便我们及时删除。联系邮箱:jsdjt@jschina.com.cn。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