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聚焦 学习新思想 视频讲堂 理论文库 讲师团动态 政工职评 专题
江苏大讲堂 > 思想周刊 > 参事 > 正文
推进江苏区域协调发展
2020-05-22 11:28:00  来源:新华日报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江苏将进入新的发展机遇期,是突破瓶颈、加快发展、提升能级的关键五年,需要准确研判“十四五”时期经济发展新特征,合理制定江苏“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推动实现江苏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转变外资主导模式,建立内生经济生态系统。江苏作为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出口大省,中美贸易摩擦引致的企业经营压力、外资转移压力和产业升级压力,是江苏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因此,“十四五”期间,江苏要转变外资主导模式,建立内资企业主导的高新技术生态系统。推进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尤其加快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部署,以创新驱动发展。打造生产性服务业的新高地,并与一、二产业融合,通过跨界整合资源、创新服务供给,构建产业协同创新体系。加快企业从引进技术为主的制造中心向研发中心转型,推动制造企业从发展战略、管理机制、人才机制上转化,实现由产品制造到技术研发与创新的转变。以专业外包产业基地为核心载体,形成以科研院所为核心,企业研发机构、第三方技术服务机构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建立数个大规模城市经济群,在全省层面形成经济生态体系。

优化区域经济布局,消除区域间交通障碍。新形势下,江苏需要加快改善区域经济布局,消除交通流动障碍,才能走向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道路。这需要通过顶层设计,立足区域特点,科学确定各地的功能定位和角色分工,突出区域产业特色。通过前瞻谋划实施产业、交通、科创、民生等领域的重大项目,优化现有经济区域布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互联互通、相互支撑的全省经济网络。打破地理分界和行政壁垒,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按交通1小时左右的生活圈构建更具新经济特征的城市群,建成高速铁路网、以南京为中心围绕扬子江城市群的轨道交通网、高速公路网、长江水上交通轴。

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构筑江苏发展新优势。“十四五”期间,江苏需要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以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绿色化为主要方向,促进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传统制造业深度融合,广泛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加快改造提升,走出一条制造业由传统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蝶变之路,形成“世界科技+江苏制造+全球市场”的创新发展格局。建设高端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协同发展平台,加快产业融合创新,推动制造业价值链的延伸、加快两者产业的融合、构建新型合作体系,以产品的质量、功能为核心,拓宽自身的业务领域,促进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融合。将发展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作为城市转型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在云存储、云平台、云应用、大数据、云安全等领域培养一批重点企业。

聚焦生态绿色发展,落实绿色新政。“十四五”期间,我国区域生态承载力下降进而导致其对经济发展支撑作用减弱的现象较为普遍。因此,江苏需要创新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的现实路径。优化土地利用布局,科学划定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实现自然环境之美、景观特色之美、文化交融之美、城乡协调之美的目标。加快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努力把生态资源转化为富民资源。

集聚全球创新资源,提升价值链中地位。“十四五”期间,江苏要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实施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引资战略。这需要抓住国家进一步放宽服务业、制造业、采矿业等领域外资准入限制的有利机遇,鼓励和支持外资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服务业,促进引资、引技与引智相结合,通过股权投资等社会化方式引导外资投向特定区域、特色产业,全面提升江苏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的地位。

改善营商环境,提升江苏经济软实力。营商环境优劣直接影响招商引资、企业经营,最终对经济发展状况、财税收入、社会就业情况等产生重要影响。营商环境包括市场环境、政策政务环境、社会化服务环境、融资环境和法治环境等要素,改善目标是推动实现投资自由化、对外贸易和投资更加便利化。“十四五”期间,江苏需要转变监管理念、贸易体制和创新性政策。着力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建立优化营商环境协调推进机制,营造与国际接轨、法治化、透明化、规范化的营商环境。

高 伟(作者为中国矿业大学区域产业协同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本文系江苏省“十四五”规划前期研究重大课题部分成果)

编辑:张理
因多种原因,本网站转载、分享、传播的部分文章尚未能与原作者或来源媒体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或来源媒体联系我们,以便我们及时删除。联系邮箱:jsdjt@jschina.com.cn。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