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广大科技工作者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好地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有力武器。
“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改革只在一个环节或几个环节搞是不够的,必须全面部署,并坚定不移推进。”“要优化和强化技术创新体系顶层设计,明确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创新主体在创新链不同环节的功能定位,激发各类主体创新激情和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强技术创新体系顶层设计的工作。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的科技事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其中很多科技工作的成功,都是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加强了技术创新体系顶层设计的工作,即确定了伟大目标之后,将大目标分解为若干个子目标,再将子目标分解为一个个具体任务的过程。
这种确定伟大目标再进行任务分解后的科研工作,可以称为从“1”到“0”的创新 。“1”是清晰的技术目标,“0”是不完全掌握的新技术。为了完成“1”这个目标,有些技术是我们已经完全掌握的,有些是不掌握的,对于已经掌握的技术,直接在任务设计层面根据目标需求重新设计,对于没有掌握的技术,把该技术需求直接作为新的“1”进行发布,这样就可以通过目标任务创新,也就是“1”的创新,牵引技术有序地从“0”到“1”展开有目标、有意义、自上而下的原始创新。
以“两弹一星”工程为例,首先是有清晰的目标,然后基于我国当时的技术条件,把已有的技术改造优化后使用,没有的技术,从新的技术需求“1”开始,重新优化国家研发力量和资源,从“0”展开科研和技术的攻关。我国正是通过这样自上而下、从“1”到“0”的发展模式,短短几十年,不仅实现了“两弹一星”的突破,而且建立了完整的现代化工业体系。
“两弹一星”之后,特别是近30年以来,我国的科学研究中从“1”到“0”的科研很少,更多的是自由的、发散的研究,由于缺少集中有力的引导,不少科技工作者进入了“唯论文”的误区,把本该是科学研究中的成果展示方式之一的发表高水平论文视为科学研究的目的,没有将科学研究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紧密结合起来。
要改变目前我国科学研究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局面,就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加强顶层设计,在国家层面多确定“1”这样的目标,让科学家们去围绕“1”来做“0”方面的创新。对照我们常说的“摸着石头过河”,“过河”是“1”,“摸石头”是“0”,是寻找问题解决之道的方法之一,但须记得目标是“过河”,而不是“摸石头”。不能把“摸石头”当作“过河”,以为摸着了石头,就是过了河。也不能摸石头时,摸着摸着就摸上了瘾,忘记了过河。在确定“1”的目标后,还要充分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通过市场这只“手”引导技术研发方向、配置创新要素、调节要素价格,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的激情和活力,凝聚中国科研创新的磅礴力量,形成“百舸争流”的生动局面。
当下,全球经济发展乏力、发展鸿沟日益突出,世界性的难题摆在全人类面前。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道路上,我们要在促进技术进步方面贡献中国力量、在建设社会治理体系方面展示中国智慧、在突破世界发展瓶颈方面提供中国方案,必须加强科技工作的顶层设计、推进科技创新跨越,通过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的无缝对接、交叉融合,让广大科技工作者去围绕“1”进行一个个“0”的突破,让广大企业从一个个“0”的突破中发掘商机获取利润,让众多青年人在突破这一个个“0”时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将中国人口大国的数量优势转变为智力强国的质量优势,把中国从粗放的制造大国提升为精细的智造强国,为在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科技界应有的贡献。
闫 锋 张 昊(作者分别为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巡察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南京大学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