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聚焦 学习新思想 视频讲堂 理论文库 讲师团动态 政工职评 专题
江苏大讲堂 > 思想周刊 > 参事 > 正文
建设新发展格局必须畅通产业循环
2020-11-10 10:35:00  来源:新华日报

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双循环作为“十四五”规划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深化,两者一脉相承。双循环要解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仍需深入解决的重点难题。

第一,当前一些重大结构性问题需要通过供需双向发力来解决。“十三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是“三去一降一补”,当前来看,“去库存”“去产能”等问题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补短板”任重道远,尤其是在现代产业体系中补核心技术短板、补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短板;去国有企业、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杠杆仍有大量存量工作要做;降低民营企业成本,尤其是为中小企业成本纾困还在进行时。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环境看,提得较多的是“三期叠加”“四降一升”等,不少问题仍然不同程度的存在。留下来的结构性问题都是难啃的骨头,“十四五”期间着力解决这些问题不仅要供给方改革,还需要供需两方发力。

第二,改善供给和扩大内需的辩证关系是客观存在的,改善供给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支撑。内需的影响因素无疑是复杂的,除了收入水平、贫富差距等原因之外,供给方的技术性和制度性制约是重要因素。在高技术产品和品牌消费品领域,国内的供给体系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还不相适应;在教育、医疗等方面,要通过进一步对内开放、扩大竞争提高服务品质来回应广大群众的呼声;此外,在航空飞行、无人驾驶、文化娱乐等新技术、新模式等方面还可以通过放松管制来激发潜在消费。

因此,“十四五”时期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政策推进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需求体系的升级。要扭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二是供给体系要不断优化。关键是以科技和产业创新为核心,构建自主可控的产业现代体系。三是整体的制度体系要服务于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实体经济。比如,近几年讲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重要的就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说明实体经济是第一性的,金融是从属性质的。构建一个活跃的、具备长期赚钱效应的资本市场固然是基础性的制度安排,但通过资本市场发展创新企业才是管理层的根本目的。再如,长三角一体化的一个重要意义,就是要通过一体化发展,让长三角这个我国经济科技较有实力的地区承担参与国际竞争的重任。

产业循环的畅通是构建双循环格局的核心。正如全会公报指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

产业循环畅通的第一个要义是若干重要产业和环节在全球掌握领先位置。分析美国资本市场上市值排名前二十大的上市公司,主要是以下几类产业:第一是互联网和数字经济,包括苹果、亚马逊、谷歌、微软等。第二是品牌和消费服务,包括医药医疗和食品类,强生、宝洁、沃尔玛等。第三是高端基础工业,主要是材料、装备、工业软件等,包括半导体。日本参与国内国际市场的优势产业则有所不同,不包括互联网等数字产业,主要集中在高端工业中间品和装备,包括材料、汽车及其零部件,以及品牌消费服务,包括生物医药、食品、零售。

在产业微观层面上,美日大多数产业都没有形成国内闭环。比如,大量进口中国组装类的机电产品、原材料以及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但是这些产品都是可替代的。它们通过在本国生产数字产品、基础工业品和品牌消费品软件,实现在产业内外循环中占据高点、结点位置。

产业循环畅通的第二个要义是关键产业要平衡好国际国内市场的关系。美国的互联网企业中,微软的利润国内市场占45%、国际市场占55%;谷歌国内市场占46%、欧洲非洲中东市场占31%。日本因为国内市场相对较小,但专注发展高附加值行业的零部件、材料、高端设备并出口,争做隐形冠军,产品竞争力强、可替代性弱,并且以海外直接投资作为主要收益来源,形成与美国这样超大市场经济体不同的路径。在产业发展中相对合理的处理好国内国际市场的关系,与一个国家国内市场开放程度、竞争政策、要素禀赋等多种因素相关。

所以,产业循环畅通绝不是完全形成产业闭环,而是体现在产业控制力、竞争力、市场安全度等方面。过去中国经济国内国际市场相对失衡,扩大内需尤其是扩大消费战略总体不尽如人意,核心还是产业和产品附加值较低的原因。当核心的科技和中间产品高度依赖国外的时候,中国产品在全球价值链分配自然较低;当组装型产品高度依赖设备的时候,劳动者获得的利润份额自然就低。那么,国内劳动者的消费自然就发展不起来,企业通过贸易获得的盈余自然就投资于进口设备和房地产,地方政府就投资于基础设施。这种循环结果是内生于关键要素和市场“双依赖”下的自然选择。当前,我们要遵循五中全会精神,紧扣“科技创新”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优化制度安排,在基础工业、品牌消费、数字经济这三个国际竞争的重大领域逐渐突破,不断促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形成。

陈柳(作者单位: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

编辑:张理
因多种原因,本网站转载、分享、传播的部分文章尚未能与原作者或来源媒体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或来源媒体联系我们,以便我们及时删除。联系邮箱:jsdjt@jschina.com.cn。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