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上学时,一位经营企业的老师曾说:“人越成功,路就越窄。”不少同学心里并不赞同——越优秀的人,拥有的可能性不就越多吗?进入工作岗位以后,我慢慢明白,这句话指的成功,更多是专业上的成功。当人在主要专业上投入大量精力时,自然无暇他顾,其他的可能性也就随着主业的成功而日渐式微。
之所以忆起这句话,缘于近来火爆的话题“斜杠青年”。多面手、多职业、跨界发展,这样的青年群体被各界关注。在“斜杠”中,有人读出了就业,有人读出了虚荣;有人读出了科技进步与人的发展,也有人读出了泡沫与迷惘。而我在解读时,首先联想到那位说出“成功路窄”的老师。他也是一名教书、办企业两不误的“斜杠青年”,可他却不支持多专业发展,看似“矛盾”的背后,实则有着强大的内在逻辑:他的企业和教学科目,都围绕着同一个专业。这或许是一个启发:“斜杠”不必刻意追求,它完全可以是同一种专业能力在不同情境下的分别表达。
科技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决定了专业的精进之路越来越难。文艺复兴时期各学科刚刚起步,“大家”们多是“全才”,而今天要精通一门专业或手艺,方向和路径会更为聚焦。我们在看待“斜杠”时,有必要把工作和爱好区分开。赖以谋生的“斜杠”在于精而不在于多,当专业能力足够强大时,多元发展的机会自然会有。特别是互联网和数字经济的发展,让零工经济的活力日益凸显,只要专业过硬,不愁没有“斜杠”。
鼓励专业化发展,与“跨界”之间并不冲突。一方面,年轻人还处在人生起步阶段,通过多面发展,可以有效锁定一些适合自身长期发展的专业方向,某个今天的“斜杠”也许就是明天的主业。另一方面,快速学习能力、场景整合能力、适应变化能力,这本身也是一种专业素养。对“多向分化潜能者”而言,强化“通才”“杂家”的本领,最终归宿也是锁定特定的数个专业,同样是在“变窄”。可见,“斜杠”不必羡慕也不必过度吹捧,精益求精,“斜杠”自来。 袁 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