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聚焦 学习新思想 视频讲堂 理论文库 讲师团动态 政工职评 专题
江苏大讲堂 > 思想周刊 > 新论 > 正文
用好“战疫教材” 上好“云上思政”
2020-04-14 14:26:00  来源:新华日报

访谈嘉宾:

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副教授 孔 川

南师大地理科学学院

团委副书记 沈晓海

记者:这段时间以来,青年学生普遍关心哪些问题?疫情对他们的心理和思想认识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孔川:通过在线调查和词云统计,我们发现青年学生主要关注的问题可以概括为“五个关键词”:数据、防控、医护工作者、影响、开学。此外,大家还很关注疫苗研发、网络舆论、海外疫情、中国对外援助等话题,关注志愿者、公安干警、社区工作者等群体在抗疫中的英勇行为,关注与他们同龄的“90后”“00后”在抗疫中的青春力量和责任担当。

这次疫情,对青年学生带来很大影响。一是树立文明的生态观。同学们认识到要更加尊重生态、保护环境,做生态文明的践行者。二是树立科学的生命观。生命脆弱,更要珍惜当下、敬畏生命,做生活的强者。三是树立正确的责任观。“90后”“00后”们在这场大考中充分展现了新时代中国青年的责任与担当,激励同学们要更加勤奋学习、增长才干。

记者:面对此类重大公共事件,思政课和思政课教师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

孔川:疫情本身就是一堂大思政课,有最真实的素材和最典型的案例。作为思政课教师,要做好宣传者、研究者、引导者。深入宣传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深入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重要讲话和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宣传并讲好中国抗疫故事,凝聚共克时艰的磅礴力量。围绕中外历史上的重大疫情防控、公共卫生安全应急管理机制、舆情宣传与思想政治工作、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主题进行研究,助力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引导学生理性认识涉及疫情的各种舆论信息,增强辨识力和判断力,针对学生的疑惑和困惑,要及时回应、有力引导。

沈晓海:疫情期间,思政课和思政课教师应当扮演好两个角色:漏洞和不足的辩证分析者,优势和长处的积极传播者。在疫情防控过程中,不可避免发生和暴露出一些漏洞和不足。面对问题不能回避掩饰,应当引导学生实事求是、科学辩证地看待漏洞和不足,学好专业本领,投身改革创新。疫情防控工作中展现出来更多优势和长处,包括党集中统一领导的领导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优势等,应当积极总结深入剖析,通过网络课程等把这些优势全面准确地传递给青年学生,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掌握扎实本领,投身伟大事业。

记者:随着高校陆续开学,首堂思政课应该重点讲好哪些方面的内容?达成什么样的效果?

沈晓海:关于党性和人民性。这次疫情防控之战是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一场人民战争,无数共产党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体现了党性和人民性的高度统一。关于爱国主义。疫情之下,全国人民参与抗疫的决心、抗疫必胜的信心、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表现得淋漓尽致。关于法治和规则。越是艰难越要讲法治,越是特殊越要讲规则。秉持高度的法治精神,抗疫之战才能取得胜利。关于集体主义和奉献精神。个人服从集体、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的自觉,在疫情防控中得到充分彰显。关于树立远大理想和掌握扎实本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对一线人员是战场,对其他人则是“阅兵场”。推己及人,能够得到深刻体悟。

孔川:思政课要把疫情防控融入和贯穿到教学内容中,重点讲好中国力量、中国精神和中国贡献三个“中”,引导同学们正确认识和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定树立制度自信。讲好中国力量,引导青年学生理解制度优势。中国力量实质上就是制度力量,这是我们战胜疫情的制度优势。讲好中国精神,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4万多名医护工作者逆行湖北,19个省对口支援,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捐款捐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同舟同济,共渡难关,这是众志成城、感天动地的中国精神。讲好中国贡献,引导青年学生体会大国担当。目前我们已向80多个国家进行援助,这是中国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际践行,是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世界担当。

记者:当前,您认为思政课建设还存在哪些不足?今后应重点在哪些方面进行创新?

沈晓海:当前思政课教学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思政教育与科学知识教育结合不紧密,二是在线教育的实效性有待提高。应对此进行重点创新,一是专业教师和思政教师应当进行更加丰富的双向互动,并构建机制让这种互动更加频繁、有序、顺畅地开展,进一步实现“大思政”。二是借助“云思政”的快速普及,积极探索明确网络思政教育的应然目标,明确当前网络思政的前进方向和改革路径,打造互联网时代的思政“金课”。

本报记者 陈立民

编辑:张理
因多种原因,本网站转载、分享、传播的部分文章尚未能与原作者或来源媒体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或来源媒体联系我们,以便我们及时删除。联系邮箱:jsdjt@jschina.com.cn。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