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畏
《中国制度面对面》在“家在青山绿水间——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如何为美丽中国保驾护航”一章,用生动详实的案例、鞭辟入里的分析,从环境保护理念先行、资源利用效率为本、保护修复双管齐下和制度落实严明责任等方面解答了这一问题。
“家在青山绿水间”是中国共产党人民情怀的深情表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执政党使命所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老百姓的日子一天天富起来了,天蓝、地绿、水净的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群众的迫切期盼。彻底治理空气污染、水质恶化、农药残留、街道脏乱等环境问题自然成为党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高质量提升人民美好生活水准的重大课题。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美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让老百姓家在青山绿水间,成为中国共产党对人民的庄重誓言和心志所向。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破解生态困境的中国理念。工业革命的进步使人类社会获得了空前发展,但人类在飞速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使生态环境遭到前所未有的破坏,一定时期内,空气污染指数甚至成为一个城市发达程度的象征。直到一起起骇人听闻的环境公害事件在世界各地相继发生,人们才开始认真对待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然而,在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中,追求经济利益始终是第一位的,通过攫取自然资源换取经济发展被视为天经地义,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自然而然就被当成二难选择而听天由命。生态帝国主义成为大多数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生态问题的无赖逻辑。
面对这些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深刻地指出:“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资源过度开发、粗放利用、奢侈消费造成的。”据此,他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等一系列科学论断,要求我们“要构筑崇尚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把改善生态环境和发展生产力有机统一起来。这是发展理念和生产方式的深刻转变,也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原则,向世人彰显了破解生态困境的中国智慧。
“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制度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做好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加分项,反之就会成为别有用心的势力攻击我们的借口。”一定意义上,生态治理的成效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任何一项事业,只有融入社会制度,才能获得它在社会存在和发展理念中的本体论地位,才是不容撼动和漠视的;只有进入国家建设战略目标,才能获得兑现的实践保障。中国共产党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确立为基本国策,把可持续发展确立为国家战略,把建设美丽中国确立为奋斗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国家发展总体布局,先后制定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等一系列治理方案,以更加科学完备的制度体系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立治有体、施治有序”。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中国正在以最严密的法治为最严格的制度保驾护航,推进人类史无前例的生态文明体制革命。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世界上的不少国家对保护生态环境进行了立法。但是,像我国这样从立法司法执法问责如此系统、如此严厉的,当今世界,无与伦比。从坚决拆除秦岭违建别墅到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史上最大罚单”,无不表现出中国在生态环境问题上壮士断腕、浴火重生的决心和魄力。目前,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严格落实各方责任,用法治的权威保证环保责任不折不扣落实;实施中央督查制度,在全国掀起一波波治理“风暴” ,对决策错误造成严重生态危害的领导干部实行责任终身追究制。
建设美丽家园是全人类的共同理想,生态文明建设任重道远,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一定能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在中国大地描绘出如诗如画的人间胜境,让中国人过上家在青山绿水间的如意生活。
〔作者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该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生态问题的制度根源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方案研究”(17CZX016)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