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聚焦 学习新思想 视频讲堂 理论文库 讲师团动态 政工职评 专题
江苏大讲堂 > 思想周刊 > 新论 > 正文
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强支撑”
2020-12-15 10:59:00  来源:新华日报

进入新发展阶段,要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新发展格局就是依托于社会再生产理论、立足于国内市场优势潜力、推进更深层次改革、扩大更高水平开放、激发更有质量创新、实现更加强劲动能的,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格局,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成果。构建新发展格局,不仅需要外在的物质基础,也需要内在公共性、共益性、共同性价值理念的公共精神的强大驱动。

夯实共建共治共享的民意基础。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国际大循环动能明显减弱,国内大循环活力日益强劲,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意味着要以扩大内需来牵引高质量供给,实现供需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扩大内需需要夯实公共生活的物质基础,推动多层公共生活场域的构建。公共精神是共商的核心价值理念,更是共商共建共治共享这些外显行为的内在引领。通过公共精神的引领达成价值共识和行动共识,在社会文化交往领域下转化为积极的政治参与,人民以共同参与、讨论和批判性审视等形式实现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众人商量,我们党通过提供最广泛的话语机制集中充分吸纳民意,统筹利益需求,追寻社会意愿和公平正义的最大公约数,与人民共促共建共治共享,在上联国家意志和下通社会需求中实现共商共建共治共享对新发展格局的凝聚力,使个体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自觉地参与和融入公共政治生活领域,提升对公共事务的参与度,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激发企业家干事创业的巨大活力。市场主体是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就业机会的主要提供者、技术进步的主要推动者,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市场活力来自人,特别是来自企业家。企业家不仅以财富增长为目标,更应以对员工、社会创造最大价值为出发点,承担自身的社会责任。在2020年7月21日召开的企业家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企业家要带领企业战胜当前的困难,走向更辉煌的未来,就要在爱国、创新、诚信、社会责任和国际视野等方面不断提升自己,努力成为新时代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在履行社会责任中,企业家要将个人诉求理想融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实践中,将企业发展同国家繁荣、民族兴盛、人民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自觉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发展利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就业,为积累社会财富、增强综合国力作出重要贡献;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积极研发高效能产品,以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质量更好、效益更高的发展;做诚信守法表率,积极分享经验成果,参与公益慈善事业,带动社会道德素质和文明程度提升。

助力数字经济的充分共享。“十四五”时期是数字技术更加广泛深入应用的时期,也是我们党运用数字技术治理经济治理社会的时期。数字技术的使用具有非竞争性与非排他性,能有效驱动劳动、资本、知识等生产要素网络化共享、协作化开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原有经济形态下供需不匹配的问题,提升公共服务的生产效率,拓宽公众获得相关信息的渠道。但数字技术往往具有两面性,它在形成新业态、新模式、新经济增长点的同时,也可以赋能各种侵权和逃避监管的行为,并且数字经济依托的基础设施——平台经济具有天然垄断性,会抑制竞争,这些不断侵蚀着数字经济的公共属性。数字经济与公共精神价值目标上的共通性决定了要以公共精神赋能数字经济,助力数字经济的充分共享。要始终坚持开放与分享的精神,确保大数据共享,突破多个阻碍信息沟通的壁垒和层级制约,有效整合数据资源,建立一体化的共享平台,使社会治理共同体在协同联动中实现多向交流治理信息、多方沟通治理举措的效果,让更多人共享数字经济发展成果,同时加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性,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坚定不移建设数字中国、网络中国。

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深度合作。新发展阶段下的新发展格局,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一方面,国内大循环活力的释放有助于提高高水平对外开放,另一方面,更开放的中国也将吸引更多国际资源进入中国,这表明要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深度合作,尤其是要以公共精神促进国外市场环境的平稳发展,共同维护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相互促进,顺应和引领全球化历史潮流,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和竞争力,在推动人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实现更为安全的发展,是顺应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必然趋势。在新发展阶段中,中国将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积极布局国际产业链供应链,以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等聚力培育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产业集群,提升配置全球资源能力,增强国内外市场的一体化程度。

张云婷 方世南(作者单位: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本文为2018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18JZD007〉和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类“马克思主义政党与国家治理研究”项目〈szdx2020〉)

编辑:张理
因多种原因,本网站转载、分享、传播的部分文章尚未能与原作者或来源媒体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或来源媒体联系我们,以便我们及时删除。联系邮箱:jsdjt@jschina.com.cn。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