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聚焦 学习新思想 视频讲堂 理论文库 讲师团动态 政工职评 专题
江苏大讲堂 > 思想周刊 > 智库 > 正文
分区分级精准防控 有序推进复工复产
2020-03-03 08:45:00  来源:新华日报

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下,依靠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疫情防控有力有序推进。目前疫情蔓延势头得到初步遏制,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下一步要落实非疫情防控重点地区“分区分级精准防控”策略,不搞“一刀切”,尽快有序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确保今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圆满收官。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制造业企业普遍出现复工复产难,具体表现为劳动力短缺、中间品供给不足、营商环境恶化。

第一,返工难——劳动力短缺。疫情对劳动力流动的限制加剧了户籍制度引发的劳动力市场分割,城市本地劳动力可在家办公或达到一定防疫标准后上岗。对农民工而言,交通阻断影响返城,而社区封闭管理导致临时居住场所短缺,进而影响返岗,如果企业不集中安排住宿或将被劝返。因此,短期内会出现“用工荒”。

第二,配套难——中间品供给不足。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制造业垂直专业化分工程度较高,上游某一关键环节延迟复工会影响下游的正常生产。如果企业对疫情存在理性预期,并由此引发“囤货”“抢单”,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加剧中间品短缺。为了实现紧急供货,短期内中间品进口贸易会快速扩张。

第三,经营难——营商环境恶化。短期内企业工资、社保、利息等刚性支出以及防疫措施、交通管制引发企业运行成本上升,而产能不足导致现有订单无法按时交付,资金链面临断裂风险。在防疫特殊时期部分地区主管部门掌握企业复工审批权,由于存在审批拖延,很多企业目前只能评估库存信息,无法确定复产时间。企业法人是企业疫情防控工作第一责任人,如果出现疫情,企业法人将承担连带责任,企业将被迫停产。

本次疫情已经对宏观经济运行产生负面影响,可能会引发中小企业倒闭潮、失业潮,破坏制造业产业生态,造成市场预期不稳、市场信心不足。

引发中小企业倒闭潮、失业潮。与大型企业相比,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更难获取复工许可,长时间的停工停产将加剧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尽管央行已经投放巨额流动性,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之间的资本错配仍然严重。站在金融安全的角度,如果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风险进一步蔓延,就会诱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站在稳就业的角度,中小企业提供了80%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如果中小企业出现倒闭潮,会加大稳就业压力,甚至出现失业潮,影响社会稳定大局。

破坏制造业产业生态。疫情扰动引发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中断,抑制内外商务经贸活动,短期内部分行业有产业转移替代的风险,由此引发的冲击将超过特朗普政府挑起的中美贸易摩擦,威胁国家经济安全。疫情结束后,中国企业将面临更为复杂的国内外竞争环境。

造成市场预期不稳、市场信心不足。当前的担忧不仅包括短期内中小制造企业经营困难和产业转移替代风险,还有投资、消费预期下滑。复工复产难和较大的不确定性可能引发市场主体的负面预期,导致企业延缓投资项目建设进度、居民推迟传统大宗消费计划。因此,在积极应对疫情的同时,需要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稳定市场预期、提振市场信心。

当前形势下克服疫情扰动,既要立足当下,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秩序恢复,创造条件促进非疫情防控重点地区的制造业企业尽快复工复产,努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更要着眼长远,落实改革举措,提供制度保障。

立足当下,统筹兼顾。加强疫情特别严重或风险较大的地区防控,湖北省特别是武汉市依然是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在局部疫情得到全面控制的同时,非疫情防控重点地区要采取综合措施促进制造业企业尽快复工复产。制定企业有序复工复产的路径,即以制造业特别是外贸企业率先恢复生产为抓手,带来局部生产性服务业的恢复生产,进而带来生活性服务业的恢复生产,最终实现全面复工。分区分级制定差异化防控策略,对偏颇和极端做法要及时纠正,不搞简单化一关了之、一停了之,尽可能减少疫情防控对企业生产、人民生活的影响。特别地,通过加强国家免费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舆论宣传,增加职工申报身体异常信息的意愿;通过为企业购买保险,降低企业由复工复产带来的疫情成本。完善支持中小企业的财税、金融、社保等政策,缓解企业经营困难,积极修复制造业产业生态。

着眼长远,深化改革。就中长期制度安排来说,要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升城市治理的能力和水平。以疫情防控为契机,抓好应急机制、社会、科技、医疗与民生密切相关项目建设,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双赢。完善社区网格化管理。借助智慧城市系统,建立常态化管理人员和应急管理人员相结合的网格化治理机制,依靠社区公众力量,依靠社会组织自治,共建社会治理共同体。完善数据共享平台。打通城市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共享,建设智慧城市。完善应急机制。重视非传统安全风险,开展常态化公共突发事件演习,提高公众应急意识和危机处置能力。完善公共卫生人才培养体系和机制。重点培育公共卫生技术人才和公共卫生宏观管理人才,将位于汤山的南京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建成为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演练和实训基地。完善公共支出预算体制和应急预算体制。应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风险,每年安排财政预算资金专门用于应急处置,逐步实现应急资金预算常态化。

(作者为南京大学商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江苏省政府参事)

作者:沈坤荣   编辑:蔡阳艳
因多种原因,本网站转载、分享、传播的部分文章尚未能与原作者或来源媒体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或来源媒体联系我们,以便我们及时删除。联系邮箱:jsdjt@jschina.com.cn。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