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聚焦 学习新思想 视频讲堂 理论文库 讲师团动态 政工职评 专题
江苏大讲堂 > 思想周刊 > 智库 > 正文
聚力提升“江苏制造”
2020-03-31 14:47:00  来源:新华日报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江苏省委省政府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部署,通过采取有力有效的行动措施,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效,经济社会秩序加快恢复。当前,我们既要高度重视此番疫情直接产生的短期冲击风险,迅速应对;也要倍加警惕疫情可能引致的连锁效应及潜在中长期风险,未雨绸缪。作为制造业大省的江苏,必须在危机中聚力稳住“江苏制造”,才能在高质量发展和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树立“江苏样板”、做出“江苏贡献”。

高度重视疫情对“江苏制造”产生的短期冲击风险。一是持续停工停产下的出口急剧下降。江苏是制造业大省,2019年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4.43%;同时也是出口大省,工业制成品中仅机电产品出口就占出口总额的66%。受此次疫情影响,2020年2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仅为35.7%,且分类指数均位于临界点之下。这表明,疫情冲击已经使得制造业生产活动放缓、市场需求回落、原材料供给不足、用工水平降低以及供应商交货时间放缓。而这些因素势必会影响已有出口订单的顺利完成,从而对出口增长带来较大的冲击。

二是主要进口来源国疫情和技术壁垒日益严峻严苛下的产业链断裂风险。美、日、韩是包括江苏在内的中国制造业的重要中间品进口来源国,近日来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有加剧蔓延之势,可能影响到从这些国家的进口渠道。近期美国商务部又开始部署修改“长臂管辖”原则,将管控范围从25%的美国技术占比降至10%,这意味着大量日韩零部件也包括在进口限制范围内。对于高度依赖国外关键零部件和机器设备的我国及江苏代工制造业来说,一旦来自这些国家的进口因疫情防控或技术贸易壁垒等不可抗力因素而大范围受限,那么随时可能面临因产业链断裂而瘫痪的巨大风险。

警惕疫情对“江苏制造”带来的潜在中长期风险。一是临时增产及报复性反弹下的传统行业产能增长与过剩风险。随着“复工潮”和疫情形势的持续向好,一些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很可能出现报复性的反弹。这不仅会直接引致相关产能扩张,而且还会间接带来用工、融资、能源(供水供电)、原材料(如木材、钢材)、零部件等要素供给方面的巨大压力。

二是外贸订单锐减和制造业外迁下的全球供应链地位下降风险。根据新新贸易理论,外生冲击不仅会对现有外国采购商的订单配置产生负面影响,即抑制出口增长的集约边际(原有出口产品在原有出口市场上量的扩张);而且会对潜在外国采购商的订单产生消极影响,即抑制出口增长的扩展边际(出口新产品、出口到新的市场)。一旦外贸出口订单锐减、出口导向型外资制造业纷纷撤离,就有产业链整体转移及被替代的风险,“江苏制造”在全球供应链中的重要地位也将随之松动且难以逆转。

三是内需市场受阻下的创新动力不足和产业升级迟滞风险。对制造业而言,可能因产品需求受阻、价值不能及时变现而抑制了“需求引致创新”机制的充分发挥,从而长期内将影响制造业产业升级进程。特别是一些科技型中小企业,不仅因此而降低了创新积极性,而且将面临因资金不能及时回笼、成本刚性支出而破产倒闭的风险。企业层面的创新动力不足加总到产业层面,结果就是阻滞了创新驱动的制造业效率提升以及知识、技术密集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发展。

鉴于疫情对制造业的影响既有短期冲击,又有中长期风险,因此,我们提出聚力稳住“江苏制造”的分期策略建议。

短期策略:精准有序、有重点地推进企业复工复产,打通供求“任督二脉”。短期内主要是通过有效推进企业复工复产来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外贸工作。在产业选择上,要优先保障医疗抗疫物资行业、区域支柱产业和影响力系数大的产业。从江苏现实来看,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等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以及租赁和商务服务、综合技术服务、交通运输及仓储等生产性服务业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较大。因此,既要重视制造业企业的复工复产,也要重视生产性服务业企业的复工复产。在企业选择上,遴选上述行业中的领军龙头企业、重点高技术企业、装备和零部件生产企业、中小型科技企业和出口型生产企业。在支持方式上,可根据不同地区实情和企业需求偏好顺序,选择提供阶段性的税费减免、稳岗补贴、房租和用水用电补贴、阶段性灵活薪酬方式、贷款展期或贷款贴息等不同优惠政策来加快企业复工复产。

中期策略:有序组织安排和合理引导产能恢复,促进产业组织和产业布局优化。引导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及复工情况理性适度扩大产能,并严控质量关。将这次疫情化危为机,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持相关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优化产能,进行新产品开发和升级,提高生产率。同时,对重点医疗防护物资,在疫情结束后要落实政府统一收购收储工作。尽快出台专门政策鼓励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企业并购重组,培育具有“龙头大企业+配套中小企业”产业链的地方特色产业集群。根据地方要素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加快形成跨省跨地区的产业分工网络。

中长期策略:拓展江苏制造产品的海内外市场,打造制度开放型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积极开展工艺创新和产品创新,重视设计开发符合国内消费者偏好的高质量产品,拓展内需市场。同时,加快产品更新换代和升级,实现出口产品多样化,加强国际产能合作,实现海外销售渠道多元化;鼓励江苏企业“走出去”,拓展延伸江苏供应链,提升抗风险能力,不断夯实“江苏制造”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对标外资、民营企业和产业链发展需求,借鉴国内外发达城市营商环境建设经验,从要素开放转向制度开放;做好企业全生命周期流程、全产业链的制度服务和保障,全力打造公平公正、透明可预期以及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增强企业在苏长期投资经营的信心。

长期策略:推动制造业智能化、数字化升级,构建自主可控的先进制造业体系。抢抓新工业革命机遇,充分依托工业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以昆山、张家港、南京、常州、徐州等地的机器人产业园为基础和载体,推动电子信息、电气机械、通用机械、汽车制造等制造业的智能化改造和应用,加快江苏制造业的智能化升级。作为开放型经济大省,江苏还应当抓住创新全球化机遇,立足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多重国家战略叠加实施的制度优势,充分利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和自动化控制等技术,孵化和引进国外科技型企业,引进和集聚国外优质资本、高端人才和先进技术等创新要素。以深度嵌入全球创新链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价值链控制力,进而构建自主可控的江苏先进制造业体系,推动“江苏制造”向“江苏智造”和“江苏创造”升级。

章寿荣 杜宇玮(作者章寿荣为江苏省社科院副院长、江苏区域现代化研究院院长、研究员,杜宇玮为江苏省社科院区域现代化研究院创新驱动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

编辑:张理
因多种原因,本网站转载、分享、传播的部分文章尚未能与原作者或来源媒体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或来源媒体联系我们,以便我们及时删除。联系邮箱:jsdjt@jschina.com.cn。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