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苏州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指示精神,践行总书记“勾画现代化目标”殷殷嘱托,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苏州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紧密相连、密切相关,小平同志最早在这里印证“小康构想”,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提出“勾画现代化目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一些经验”的殷切期望。在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中,苏州要责无旁贷扛起新使命、体现新作为,紧紧抓住三大历史性机遇。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江苏新使命新任务的机遇。总书记视察江苏时提出“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要求,为我们谋划“十四五”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苏州必须把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和总体部署,积极描绘基本实现现代化新蓝图,在率先实现现代化上走在最前列,勇当具有时代特征、江苏特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标杆,争做“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再出发先行军排头兵。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机遇。新发展阶段对苏州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提出了新要求,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主题,提高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统筹发展与安全,调结构、转方式,补短板、强弱项,争做高质量发展领跑者。国家重大战略叠加实施的机遇。全方位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以及长江经济带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争取更多国家级基础设施、创新平台、产业项目在苏州布局,为苏州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支撑。积极发挥70余项国家和省级改革试点的示范引领作用,先行先试、率先探索,在积极落实国家战略中提供苏州经验、树立苏州样板。
努力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挥苏州开放度高、有外循环优势,区域配套强、有内循环基础,努力建设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节点城市。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大力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发展文化、旅游、体育、康养等新型消费。激发消费潜力,拓展网络消费、信息消费、夜间消费,推动线上线下消费深度融合,做大做强“双12苏州购物节”。坚持项目为王,发挥有效投资关键性作用,利用开放创新合作热力图,狠抓招商引资,保持投资规模合理增长,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产业层次高、创新能力强、带动潜力足的旗舰型、地标型项目,大力推动央企功能性总部落户。
更加积极主动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打造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高地,积极谋划重大产业、重大项目、重大平台、重大载体,在全面落实国家规划纲要中提升自身发展能力。深度融入上海大都市圈建设,加强与上海战略对接,推动两地区域规划、专项规划、产业规划、空间规划等有效衔接,努力实现与上海优势互补、分工合作、错位发展。全力推进“沪苏同城化”发展,推动苏州北站与上海虹桥联合打造国家级高铁枢纽及长三角核心高铁枢纽体系,加快与上海科教资源嫁接融合,推出“一网通办”“一卡通行”等一体化措施,不断提升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吴江片区建设水平。推进苏锡常都市圈建设、苏通跨江融合发展,创新苏宿工业园、苏滁现代产业园、中新苏嘉现代产业园等合作机制,以区域协同高效发展支撑和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推动新一轮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坚持不懈深化对外开放,积极谋划布局高能级、功能性开放载体,打造标志性开放试点品牌,努力形成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积极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对标国际一流标准,精心研究RCEP等国际经贸新规则,用好中新、中日、中德、海峡两岸等对外开放金字招牌,推进自贸区试点经验集成创新,推动开发区体制机制创新,在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方面形成新优势。积极参与“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拓展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多层次多元化交流合作,强化中欧班列(苏州)向西开放战略通道作用,推进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和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
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围绕产业强市目标,深化大院大所科技合作,提升科技创新策源功能,着力打造“创业者天堂、创新者乐园”。强化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加快材料科学姑苏实验室等建设,高水平规划太湖科学城。全力加快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步伐,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互动,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创新力、控制力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高地,打响“苏州制造”新品牌。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持续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四大先导产业发展,聚力打造新型显示、软件和集成电路、新材料等十大千亿级产业集群。不断丰富数字货币应用场景,建设“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和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推动数字经济、智能经济、创新经济和服务经济融合发展。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美丽中国”重要论述和视察江苏时强调“必须把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等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两山”理念,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原则,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严格落实“十年禁渔”重大任务。精心打造“运河十景”,加快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以建设苏州生态涵养发展实验区为引领,高标准规划太湖生态岛。持续擦亮“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品牌,建设国家低碳试点城市和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
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创造高品质生活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坚持就业优先战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保持城乡居民收入比在2:1以内。聚焦“八个更”要求,扩大公共服务优质均衡供给,加快医疗资源扩容,建设新一批三甲医院,加大与南京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教育机构合作办学力度。积极实施文化产业倍增计划,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打响江南文化品牌,推动“文化+旅游、创意、数字”发展,建设全国数字文化产业集聚区和引领区,实现文化繁荣发展。聚焦安全韧性,持续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建立高质量的城市生态系统和安全系统,建成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城市。
许昆林(作者为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