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是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加强高校党的政治建设,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党的教育方针在高校落地生根。
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筑造立德树人的政治责任。红色始终是立德树人的本色,这个色调不能褪色,更不能易色。教育历来具有鲜明的政治功能和意识形态属性,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始终是凝心聚魂的精神旗帜。总的看来,西方反华势力基于“全谱统治”理论策动境内“颜色革命”的活动从没有停止过,对年轻一代进行西方价值观渗透的“政治转基因”活动从没有停止过,借助热点时事和突发事件引爆负面舆情的活动从没有停止过,“和平演变”的危险一直存在,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依然任重道远。从政治建设的高度来认识并着力解决这些问题,就是要坚决保证高等教育充分实现“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将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高校办学的唯一标准。
树立崇高政治信仰,铸造干部队伍的政治操守。信仰是行动的方向、力量的源泉,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中国高等教育要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终极之问和根本问题,首先就要明确由谁来培养人。“学者必求师,从师不可不谨也。”教育者的信念和操守,决定着教育的方向。坚持社会主义大学的办学属性,要求高校干部教师必须树立崇高的政治信仰。近年来,一些高校干部教师基于各种原因和动机在课堂和网络上发表错误言论的情况时有发生。化解这一风险,最根本的方法就是要加强高校党的政治建设,履行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主体责任,把正和夯实高校干部教师队伍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在思想上不断树立崇高笃信的政治信仰,在行动上严格划清不能逾越的政治底线,让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成为高校每一位干部教师的行动自觉和政治操守。
充分发扬政治民主,创造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高校是知识分子、民主党派较为集中的地方之一,是思想交流与文化创新最为活跃的场所之一,尊重知识、尊重创造、尊重人才始终是高校亘古不变的治理理念和行动文化。加强高校党的政治建设,需要在强化高校党委政治领导功能的基础上,充分发扬政治民主,全面、准确地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充分发挥各类群团组织的积极作用;需要高校在稳固政治大局、坚定政治方向、严明政治纪律的前提下,紧密依靠、广泛团结和充分调动师生,形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深化武装政治理论,锻造严实善为的政治能力。加强高校党的政治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坚持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和21世纪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占领阵地。全面武装党的政治理论,就是要不断追求学术的政治性和政治的学理性相统一,要善于运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鲜活事实和经验,讲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这些学术政治问题和政治学术问题。全面武装政治理论,最重要的就是摆脱旧思想、老思想的思维定势和路径依赖,将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与高校的发展实际相结合,将新思想、新理念创造性转化为高校自身发展的新方案、新经验,在深入理解中自觉践行、在坚定贯彻中升华认识,让新思想、新理念始终成为干部教师谋事创业、担当作为的方法之源、力量之源。
培育健康政治文化,营造清朗昂扬的政治生态。政治文化既是高校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也应为其他校园文化定基调、把方向。高校要充分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理论滋养,结合校本文化的优良传统,用最纯净的正能量凝练和形塑校园政治文化的精神内核和形象标识,引领学术文化、学习文化、管理文化等其他校园文化,从而深刻地影响一所高校的政风教风学风。“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要注重在加强高校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的过程中做好优秀政治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不断彰显政治文化的效能,最大程度地聚民心、汇民意,促进高校领导班子运行状态、校内政治生态和事业发展势态持续向好。
程 纯(作者为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