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聚焦 学习新思想 视频讲堂 理论文库 讲师团动态 政工职评 专题
江苏大讲堂 > 学习新思想 > 正文
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2021-01-28 14:37:00  来源:新华日报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的一项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需要从全局高度准确把握和积极推进。要紧扣“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要求,继续咬住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放松,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向更深层次改革要效率,向更高水平开放要活力,向更优载体建设挖潜力,增强供给体系的韧性,持续释放内需潜力,实现经济在高水平上的动态平衡。

向更深层次的改革要效率

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推进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以化解建设用地市场的结构性矛盾为突破口和主抓手,着力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要守住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不”底线,试点先行,稳妥推进,推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落地落实、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要深化用地审批制度“放管服”改革,从事前审批管理转向事中事后监管,提高土地要素空间配置效率。

推动形成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户籍制度与城乡二元土地制度并存,已经成为影响中国城市化的主要原因。“十四五”时期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改革的重点,要放在加快形成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上。要进一步放宽城镇落户条件,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建立城镇教育、就业创业、医疗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与常住人口挂钩机制,推动公共资源按常住人口规模配置。注重地区差异性,因地制宜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做好保障房配套设施。

健全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健全完善资本市场体系要在多层次上下功夫。除了传统金融、证券等市场外,要积极探索市场创新投融资机制,把握好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在重点区域先行先试的政策机遇,充分发挥其在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提升地方投融资效率、盘活存量资产、广泛调动社会资本参与积极性、化解地方债务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为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加快发展技术要素市场。要健全职务科技成果产权制度,深化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要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支持科技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建立技术研发中心、产业研究院、中试基地等新型研发机构。要促进技术要素与资本要素融合发展,支持国际科技创新合作。

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将数据纳入生产要素的范畴,是体现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当前,数据要素市场体系面临数据化程度不足、数据产权不明晰、传统治理模式难以适应形势的快速变化等问题,导致数据要素的价值没有充分体现。为此,要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和跨行政区域政府之间、不同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交换,探索建立统一规范的数据共享交换标准,加强数据资源整合。要遵循激励相容原则,根据数据性质完善产权性质,推动建立安全高效的数据交易平台,将超大规模数据优势转化为新发展动能。

向更高水平的开放要活力

实施双向开放提升国际循环水平。构建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既要“引进来”,更要“走出去”,通过实施双向开放提升国际循环水平。尤其要注意两点:一是凡是愿意同中国合作的国家、地区和企业都要积极欢迎,在构建全球命运共同体中巩固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开放合作新格局;二是要统筹好开放、发展和安全,健全外商投资国家安全审查、反垄断审查、国家技术安全清单管理、不可靠实体清单等制度,建立完善促进对外投资政策和服务体系、涉外经贸法律和规则体系,赢得对外开放主动权。

以国际循环提升国内大循环效率和水平。更高水平开放要服务好国内大循环,塑造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推动制造业关键领域对外开放,围绕制造业国内大循环加大引进外资力度,确保产业链安全。有序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和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逐步放宽外资金融机构准入条件,积极适应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扩大科技领域对外开放,深化基础研究国际合作,开展创新要素跨境便利流动试点,探索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新模式。发展技术贸易,促进技术进口来源多元化,扩大技术出口。

构建促进内外资企业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要通过构建促进内外资企业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使国内国际循环双促进双提高。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实施好民法典和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外商投资法,加强与国际通行经贸规则对接。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等对外开放高地建设,把握好先行先试的政策机遇,更好发挥先行示范作用。持续放宽市场准入,全面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进一步缩减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推动贸易和投资便利化。

面向世界汇聚一流人才。一要使海外人才“引得来”。要加快人力资源领域改革创新,下放海外人才中介机构审批权,建立柔性引才机制。要立足实际,根据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的人才制定差异化的引进扶持政策,打好吸引人才“组合拳”,为海外人才在华工作提供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吸引力的环境条件。二要使海外人才“使上劲”,技术与知识“用得上”。要建立科学规范的人才跟踪评价机制和引进管理服务体系,搭建服务海外人才的创新创业平台,逐步实现国内外人才规则趋同化管理。三要使海外人才“留得住”。要设置“一站式”海外人才服务中心,做好全方位服务保障工作,解决海外人才长期在华工作的后顾之忧。

向更优载体的建设挖潜力

以城市群“硬基建”补短板对冲经济下行。从经济地理的意义上看,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将降低物流成本、优化空间结构、缩短组团发展的时空距离。这既是城市群建设的薄弱环节和短板,也是应对当前复杂严峻经济形势的重要举措,能够扩大国内需求、增加就业岗位,有助于消除疫情冲击带来的产出缺口、对冲经济下行压力。要聚焦薄弱环节补短板,加快布局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特高压电力枢纽以及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统筹推进跨区域交通、电信、能源、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中心城市和重点城市群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

以城市群“新基建”强功能挖掘发展潜能。从长远看,适度超前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夯实经济长远发展的基础,显著提高经济社会运行效率。因此,“十四五”时期加快城市群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兼顾短期经济平稳运行和中长期经济高质量发展。要聚焦关键领域锻长板,牢牢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历史性机遇,协同建设5G网络、大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通过5G赋能工业互联网,共同推动5G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共同打造建设数字城市群。在此基础上,共同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加速区内工业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高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水平,推进制造模式、生产方式以及企业形态变革。

以城市群“软基建”提档次拓展发展空间。城市群“软基建”包括创新区域合作机制以及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等,对于将制度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不断拓展发展新空间,有着重要意义。要健全市场一体化发展机制,消除歧视性、隐蔽性的区域市场壁垒,坚决破除地方保护主义。要尊重客观规律、发挥比较优势,深化区域间基建、环保、产业等方面的合作机制,全面建立生态补偿制度,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要创新跨区域服务机制,运用信息化手段协同建设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区内政务数据开放共享,推动区内率先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可及性,为城市群建设提供强大公共治理平台。

沈坤荣(作者为省政府参事、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

编辑:张理
因多种原因,本网站转载、分享、传播的部分文章尚未能与原作者或来源媒体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或来源媒体联系我们,以便我们及时删除。联系邮箱:jsdjt@jschina.com.cn。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