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已经有一段时间,各地方各部门通过多种形式、运用多种手段、组织多种活动,不断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尤其是在刚刚过去的清明假期,纪念馆、烈士陵园等成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热门地点。例如,“清明节近4万人到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祭扫”、“群众自发来到华北军区烈士陵园悼念先烈”、“这个清明节,张自忠烈士陵园祭拜者超万人”,等等。在清明祭奠亲人的同时,人们没有忘却那些为国家和人民献出宝贵生命的英雄烈士们,更没有忘却这些伟大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9月到河南考察调研时,第一站就到了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瞻仰革命烈士纪念碑、纪念堂,并深刻指出,“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是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习近平总书记每到革命老区考察调研,都会去瞻仰当地革命历史纪念场所,这就是要告诫全党同志不能忘记红色政权是怎么来的、新中国是怎么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就是要宣示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红色的旗帜,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先辈们开创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去年5月,中宣部从400多家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中遴选出15家单位,确定为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库(一期)红色基因库首批试点,包括福建古田会议纪念馆、河北西柏坡纪念馆、北京香山革命纪念地、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安徽金寨县革命烈士陵园、河南焦裕禄纪念园等。“要教育引导全党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为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指明了基本遵循。如何用好红色基因库,进一步传承好党的红色基因,值得好好探索和积极实践。
用好红色基因库,基础在于“强库存”。有了第一批红色基因库试点单位的摸索和实践,之后还会有第二批、第三批,革命文物的修缮、保护和利用,场馆的新建、扩建、改建和维修,都十分重要和紧迫。除此之外,还需要各地结合实际,不断充实红色基因库“库存”,进一步开展红色基因库数据采集,努力构建一个比较完整、完备的史料体系,以历史事件、英烈人物、感人故事为线索,对红色文化数据进行专业化标注和关联,形成全国红色基因库,高质量打造党史学习教育现场教学基地和红色文化传播高地。
用好红色基因库,关键在于“活输出”。对于红色文化资源,我们既要注重有形遗产的保护,又要注重无形遗产的传承,大力弘扬红色基因。在充实建强红色基因库“库存”的同时,还需要让“库存”会发声。例如,成立由专家、学者和党史工作者组建的专家团队,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努力提升陈展水平,将红色历史客观准确、形象生动地再现给广大观众;倾力打造一支优秀的讲解员队伍,充分发挥服务功能。此外,还可以采用新媒体、融媒体等新型手段进行宣传和展示,建立网上虚拟博物馆,出版红色书籍、讲述红色故事、举办红色讲座、组织红色旅游、开发红色文创产品等,让革命文物“活起来”,让红色精神“活起来”,增强红色基因时代光芒,切实提升红色基因影响力。
用好红色基因库,目的在于“固基因”。红色基因诞生于烽火连天的革命年代,发展于热火朝天的建设时期,淬炼于砥砺奋进的改革岁月,凝结着中国共产党100年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奋斗史诗,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推进伟大事业所展现的优秀品格。红色基因库是我们党红色基因的重要物质载体。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将蕴含革命精神和传统的红色基因深植血脉之中,在润物细无声中固守党的初心使命,实现红色基因凝聚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的作用。
学习时报评论员 李曼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