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聚焦 学习新思想 视频讲堂 理论文库 讲师团动态 政工职评 专题
江苏大讲堂 > 学习新思想 > 正文
开拓创新走出前人没有走出的路
2022-02-14 10:22:00  来源:《红旗文稿》2022/3

坚持开拓创新,是党的百年奋斗艰辛探索获得的一条宝贵历史经验,是对党独立自主开创前进道路的理论和实践科学总结,对于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都具有根本性和长远指导意义。走自己的路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开拓创新则是走自己的路必须具备的政治品格,是走出前人没有走出的路的推土机、掘进机、破冰船。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长期坚持、不断丰富坚持开拓创新的历史经验,是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征程中努力创造更加辉煌业绩的重要要求。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创新是国家和民族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也是政党永葆生机的不竭动力。坚持开拓创新,对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百年来,党之所以不断取得事业成功,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是一个重要保证;党之所以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开创新路、永不僵化是重要力量源泉;党之所以总能掌握历史主动,破除教条、敢闯善试是一个根本原因,党之所以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自我革新、自我革命是一条根本途径。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奋斗,几度绝处逢生、几度转危为机,从一个50多人的党,成长壮大为拥有9500多万名党员、领导着14亿多人口大国、具有重大全球影响力、已经执政70多年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坚持开拓创新是党愈益强大和成熟的重大法宝。

党的百年奋斗就是一部坚持开拓创新的伟大史诗

党的百年历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经历了不同历史时期,面对着不同主要任务。一个个伟大成就的取得,一次次伟大飞跃的实现,是党领导人民从阻碍前进发展的各种束缚中解放出来,敢为天下先,走出了前人没有走出的路的结果。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开拓创新的历史,任何艰难险阻都不能阻挡党和人民前进的步伐。

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中国发展开启了新纪元。中国共产党人不可能像俄国十月革命那样通过首先占领中心城市来取得革命在全国的胜利,而是要在有着广大农村、农民占绝大多数人口的国土上,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中国革命的路要由中国共产党人自己走出来,遵义会议开启了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新阶段。抗日战争中,党实行正确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提出和实施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和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坚持开拓创新也体现在开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上,形成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三大优良作风,党的建设成为三大法宝之一。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对经过艰苦探索、付出巨大牺牲积累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

自力更生、发愤图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三大改造”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党领导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毛泽东同志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提出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正确处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十大关系,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道路,在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上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等,形成“第二次结合”的独创性理论成果。

解放思想、锐意进取,成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党从新的实践和时代特征出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推进改革开放,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举世瞩目。

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形成一系列原创性思想、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引领和政治保障作用充分发挥,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真刀真枪推进改革,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不断健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组织实施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更加自觉地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重构人民军队领导指挥体制、现代军事力量体系、军事政策制度,着力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等,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以理论创新引领实践创新

党自成立之时起,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是指引党不断发展壮大的思想旗帜。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就在于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并用以指导实践。”党领导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事业,是伟大的实践创新,这一实践创新自始至终都是在党的理论创新引领下取得的。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就是不断创立和形成党的创新理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和新的飞跃。一百年来,党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相互辉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飞跃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飞跃相互支持。坚持开拓创新,首先就是思想的开拓、理论的创新,思想不能僵化、理论不能停滞。党在长期奋斗实践中深深体会到,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立和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面对快速变化的世界和中国,如果墨守成规、思想僵化,没有理论创新的勇气,不能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不仅党和国家事业无法继续前进,马克思主义也会失去生命力、说服力。

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明确指出了党的百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飞跃,深刻揭示了理论创新的飞跃与中华民族复兴的内在联系。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党领导人民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发展战略、政治保证、祖国统一、外交和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党领导人民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理论引领伟大实践,党和人民的事业就能够劈波斩浪、一往无前。

在开拓创新的实践中把握规律

开拓创新是面对还没有完全理解和掌握的事物,是在走前人还没有走过的路、还没有走出的路,具有很大的探索性和开创性。同时,开拓创新并不是无所遵循、随心所欲,而是要遵循开拓创新的规律。党的百年奋斗,坚持开拓创新创造了一个个伟大奇迹,积累了勇于和善于开拓创新的宝贵经验。

顺应时代潮流、回应人民要求,准确把握开拓创新的正确方向。党的开拓创新,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理想信念的开拓创新,是践行党的初心和使命的开拓创新。坚持开拓创新,是要在中国实现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并为这一奋斗目标实现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坚持开拓创新,出发点到落脚点都是人民根本利益,都要秉持人民至上、人民中心,这是开拓创新的根本遵循,离开这个根本就会走偏了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不仅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而且成功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些前无古人的创举,破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难题,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党之所以能够创造高于和超越西方现代化的新文明形态,最根本的就是走在时代前列、代表人民利益。

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始终占据开拓创新的主动地位。开拓创新是国家、政党、企业乃至个人把握变化、应对变化、追求变化,创造更有利的环境空间的自觉努力,是历史主动精神、主体能动精神的重要体现。党的百年历程,经历了许多转折、变局、危机,但都能攻坚克难、转危为安、化挑战为机遇,“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准确识变,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科学判断时代特征和国家形势,提出和平发展是时代的主题,毅然决然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科学应变,党面对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新冠肺炎疫情加剧逆全球化的趋势,根据新的形势提出引领发展的新思路,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做好战略性布局、下好先手棋。主动求变,党深入思考依靠自我革命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重大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深刻指出:“在建党百年之际,我们要居安思危,时刻警惕我们这个百年大党会不会变得老态龙钟、疾病缠身。对党的历史上走过的弯路、经历的曲折不能健忘失忆,对中外政治史上那些安于现状、死于安乐的深刻教训不能健忘失忆;对自身存在的问题不能反应迟钝,处理动作慢腾腾、软绵绵,最终人亡政息!”

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永远保持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党的事业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期间要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面对不同的时代课题、遇到不同的历史条件。这既对坚持开拓创新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也提出了持续的要求。决不能因为取得的成绩和进步而自满自足、故步自封,唯有不断开拓、不懈创新,方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告诫全党,要防止“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牢记“两个务必”,努力重新学习,“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认识到,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是划时代的,实现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转变,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党推动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全面推进、积厚成势,再到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确立,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

总结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是为了从历史进程中洞察历史发展规律和时代发展大势,增强意气风发走向未来的勇气和力量。坚持开拓创新这一宝贵经验,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并在新时代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党在开拓创新中书写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也必然在新时代新征程的继续开拓创新中,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要善于从这一历史经验中增强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的定力、魄力、能力,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创造出更多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间奇迹。

颜晓峰(作者: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编辑:张理
因多种原因,本网站转载、分享、传播的部分文章尚未能与原作者或来源媒体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或来源媒体联系我们,以便我们及时删除。联系邮箱:jsdjt@jschina.com.cn。
上一篇
下一篇